第十六章君士坦丁堡

    第十六章君士坦丁堡 (第2/3页)

马腹:“我也要走在前面。”

    进到狄奥多西城墙内。

    这里倒显得十分杂乱无章,破败不堪,紧挨着城墙密布着一座座房屋和商铺,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皮匠铺里传出令人作呕的异味。

    穿着破旧的妇人,背着孩童挺着大肚子坐在门外,编织着草筐。

    载满货物的马车,吱卡卡碾过开裂的石板路。

    有些地方的石板下已经被蛀空了,车轮碾过,就会溅起一大滩污水。

    就跟任何一座平平无奇的城市一样,若说来前还满怀憧憬,这时,洛萨和他的士兵们反而露出了“不过如此”的神情。

    似乎看穿了洛萨的心声,安娜胸有成竹道:“别急,这里还不是真正的君士坦丁堡。”

    队伍继续前行。

    沿途,洛萨看到了一支支商队,穿着各异的外邦人,操着各种口音,竟是比耶路撒冷还要显得更加“海纳百川”。

    洛萨有些疑惑道:“这一路走来,我看到萨拉森人,突厥人,波斯人,瓦兰吉人,拉丁人,摩尔人,库曼人...却罕有看到希腊人的。”

    瓦兰吉最初仅指的是北欧人,但随着南下跟罗斯人的混血,久而久之,便成了北方人的统称,也涵盖了基辅罗斯的罗斯人,甚至还包括阿尔比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瓦兰吉——希腊商路”,使北欧人和罗斯人,能够将在当地廉价的皮毛,奴隶等货物,贩卖到君士坦丁堡。

    这同样是一条重要商路,每年能给君士坦丁堡带来不菲的收入。

    安娜解释道:“在狄奥多西城墙跟君士坦丁堡城墙间的地带,被我们称作是尹桑基安尼安,这里居住的大多数都是雇佣军的军属或是商人。”

    洛萨恍然:“怪不得人们都说帝国只能依靠外邦人来打仗,单看这么多军属,君士坦丁堡的雇佣兵恐怕就有上万人了吧?”

    维持一支常备雇佣军,需要花费的钱财绝对不在少数,除东帝国以外,再没人能有这样的财力。

    再搭配战时征召普罗尼亚地主组成的骑兵队,以及他们手底下的农兵们,君士坦丁堡现如今的军事实力绝对不会弱于大日耳曼尼亚,高卢,或是阿尔比恩任意一国。

    “也不都是雇佣兵,比如瓦达瑞泰禁卫弓骑兵(早期为匈牙利跟突厥雇佣兵,后来逐步希腊化),还有我组建的色雷斯近卫大队...好吧,的确是多了些。”

    安娜原本还想分辩一二。

    但仔细一想,除了瓦达瑞泰以外的几支希腊连队,例如阿贡托普来军团(将帅子嗣组成的重装骑兵),都是仪仗队式的角色。

    此前在战场上就露了怯,穿着最好的装备,却被敌人一冲即溃,若是说出来反而会更丢人。

    “不过雇佣兵多了些,总比被禁卫军砍掉脑袋好。”

    洛萨又想起了前世互联网上,所谓的“禁卫军继承制”,不禁露出笑意。

    东帝国重用雇佣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