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路

    第一百六十七章:四路 (第3/3页)

为主将,负责阻挡泰山兵南下。

    这羊续自然就是之前说的,那个济北国的豪杰星贺的姑父,在第二次党锢中就由他的名字,所以按常理来说,其人是当不得汉官的。但都这时候,谁还真的在乎这个?谁有威望,谁能负重,谁就能做这个主将,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相比于泰山郡南三县的乌合,其北面鲁国,就恰到多了。

    鲁县已属豫州,但就在梁甫以北,翻过几座鲁中南山地,度过泗水就能进入鲁国境内。是以,当泰山军拿下梁甫之后,北面的鲁国也行动了起来。

    这任的鲁国相是陈逸,也是新上任的。他出任鲁国相,是真正让部分建制党人奔走想告的事情。原来此君为当年老太傅陈蕃之子,当年老太尉与大将军窦武参与政变被杀,其子被友人营救才得活。而这次围剿泰山贼,去年才任太尉的杨赐就举荐陈逸来做了鲁国相,当时说服国家刘宏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再不给禁锢的党人开一条缝,真会有人去投贼。

    最后刘宏来回想了想利害,就只将陈逸一人解锢,并任其为鲁国相,勉力他忠心用事。

    之后陈逸单车入鲁国,主持围剿之事。他一入郡,见拜访了党人前辈八厨之一的蕃向,蕃嘉景,延请他入幕,负责协理钱粮。此外,已有高名,一时俊彦的孔子之后孔融,也被陈逸拉入了幕府。

    当泰山军攻破梁甫后,陈逸并没有坐守郡治鲁县,而是过泗水,于泗水北岸立下大营。而且虽然他只是初任鲁国相,但由于国中的孔、孟、蕃诸多大族都鼎力支持他,最后还是让他募兵三千。但说实话,以陈逸的眼光来看,鲁国兵实在羸弱不堪,看来这些鲁国人再没有当年孔子昂臧九尺大汉,以理服人的武德了。

    所以只有此三千羸兵,国相陈逸再是想战,也只能固守在泗水以北了。

    此外还有一路,为琅琊国相,檀谟所属。琅琊国地广人稀,只户两万,口不足六十万。然后本国又多是豪族,光琅琊王一家就拥民万口,此外还有诸县刘氏,这些多是城阳景王之后,也是各县之豪。此外,还有当世经学之家东武伏氏,这就不多介绍,毕竟度满就是在人家伏氏那里求学的。除此之外,还有姑幕童氏、徐氏皆是大族。此外还有临沂王氏,这代最出名的就是王叡。

    当然听说有相士曾给他们王氏批过命,说他们王氏渡河而兴,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了。然后还有阳城葛氏,和诸葛家不是一路,诸葛家原先就是诸城葛氏,后来迁移到阳城,为了和阳城葛氏区别开,就改名的诸葛氏。诸葛氏大伙都熟,这会诸葛珪还在奉高作他的汉郡丞呢。

    但别看琅琊民少豪强多,但其民夫彪悍也不是瞎说的。毕竟琅琊山里那么多贼呢?豪强们不勐一点,早被吃掉了。

    总之,无论说什么,随着泰山军北上西进,一个四路围剿圈就这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