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濮津

    第二百零七章:濮津 (第2/3页)

旗帜,向前摇动。

    后面立在阵前的郭默看到旗帜摇动,知道已经填好了沟壑,遂把面甲一拉,瓮声道:

    “起刀兵,换太平。与我一起冲”

    后面像郭默一样裹着双层甲的扈兵们跟念了这句,就开始跟着拎着铁矛的郭默冲锋。

    他们一冲到前面的楯车前,就躲在楯车,随后在楯车的遮护下直驱营砦下。

    立在营砦上的汉兵没见过这么无耻的,这都要躲在楯车后。此刻见下面的甲兵越来近,都发了急,连忙让射手们换火失。

    得命的汉兵射手就将油步缠在箭上,支上火盆,就四五个用一火盆引火,俄后,就是一阵火雨泻在了下面的楯车上。

    楯车外蒙了牛皮用来放火,但其实这东西哪真挡得了火啊,也就是不助燃而已。这阵箭雨下去,泰山军的楯车就开始发出吱吱声响,这是火烧木头的声音,估计不要多久,这些楯车就会被烧焦。

    下面泰山军遇到了问题,但上面的汉兵们也不好过。要知道这会已经是六月了,又要到一天最热的午时,汉兵这边支起火盆,可想而知得多热。

    汉兵这些射手们都是披着皮甲的,本来就密不透风,立马汗如雨下。但到底是北军之士,便是这样难熬,也没有人说要把火盆给灭掉的。

    这就是军令如山,纪律严明。

    但汉兵们能抗,他们后面的大河水匪就遭不住了。这些人是杨度的手下,其人带着水寇一千受种劭招安后,就被分了兵。一半被分到了西壁,和这里的二百北军士守西壁。一半被分到了东壁,和这里的二百北军士联防。至于杨度本人自然是被种劭扣在了中军,这会正守着最重要的南壁呢。

    从中也看出,种劭压根没想过善待这伙水寇,就是拿来消耗的。

    其人在送给河北卢植的军报中就如实写了招抚大河水寇一事:

    “兹有大河水寇杨度者,屡次求抚。若一再拒之,恐其自知生路已绝,铤而走险,投入黄巾蛾贼,张贼军势。不若且示羁糜,杜其串合,招徕其兵以为消耗。此一举多得。”

    就这样满心欢喜上岸的杨度,一上岸就被夺了军,其部充当犬羊,其人充为军吏,煊赫一时的白马水寇就这样名存实亡了。

    所以现在也就能理解西壁水寇的懈怠了,毕竟自家魁被幽禁,自己被当羊犬驱驰,谁都没个心气的。而且他们本就是水寇,讲的是义气而不是军纪,所以这会已经有些个退到了壁后,要离火盆远点。

    但这边他们刚退,身后一队大斧士就涌了过来,直接将他们砍了头,之后将首级系在了竹竿上,传首壁头。

    被这些汉兵甲士一杀,再没有水寇们说热了,比起怕热,他们更怕死。虽然汉兵的酷杀止住了后退,但水寇们皆兔死狐悲。

    此时,下面的泰山军甲士们也在加快攻城。

    他们从楯车两边卸下云梯,然后就在楯车后,开始用儿臂的铁锥将两部短云梯组合成一部,就这样,在汉兵们毫无察觉间,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