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举义

    第二百八十一章:举义 (第2/3页)

舞。

    慌忙跑来的扈兵禀告众将,一只黄巾军小队趁着夜色用火油烧毁了那八架发石机,不过前营的将士说了,他们已经击溃的贼军,这会在组织救火。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卢植脸色更难看。

    边上他的学生公孙瓒知机的一声冷哼,对那扈兵骂道:

    「让人家跑了就说跑了,还击溃?而且这都烧成这样了,救火救个屁啊。让弟兄们都撤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攻城,今晚折腾这些,明天上战场去送命吗?」

    那扈兵也是老实人,听了这话,也颇赧然。他看了眼卢植,见其点头,然后急忙跑去前营传令了。

    半天后,前营的喧嚣结束了,只留下那八架巨型「火炬」在啪啪作响。

    望着这一切的卢植,呢喃道:

    「真可谓多事之秋啊。」

    ……

    第二日,董卓带着两个军,九千兵马走了。

    卢植的确拨给了董卓五千人,但里面属于北军五校的就只有千人,剩下的都是河内、赵国的郡县卒。

    不是卢植抠,而是他手上的核心武备就是那万人左右的五校,要是都给董卓,他怎么办?

    其实这种将兵丁视为己有的心思是任何掌兵者都有的。因为逻辑很简单,

    兵越精,越容易立功,主将就越容易升迁。而那些已经沦为军阀的,就更是如此,手里的兵就是他们存在的本身。

    从列人到襄国的距离大概在一百二十里左右。董卓带了一份补给后,先是率军北上到了曲梁,在那里过夜。然后过了洺水、湡水,然后在㴲水南岸落了营。

    此时过了㴲水,就是襄国。董卓并没有立即选择过河,担心自己会被半渡而击。相反他在㴲水南岸驻扎后,又以北中郎将的名义,调发了襄国东面的巨鹿兵一千,平乡兵五百,任县兵五百与他汇合。他还特意要求,让他们征发属地四千人民壮,带着相应粮草。

    总体来说,对于这次平叛,董卓觉得问题不大。因为襄国作为当年赵国的副都,即便城池建造的非常坚固,但是在整体防御上却有漏洞。

    在围绕襄国的一系列卫城中,如中丘、内丘、柏人、临城等,统统都集中在襄国的北面。而在襄国南边到邯郸之间,却只有檀台和苏人亭两座城塞。这是为何呢?

    原来襄国在赵国时期被建立的目的就是作为抵御中山国的据点。中山国是春秋时期戎人在河北北部建立的国家。后面赵人开拓到河北一带,最主要的敌人就是北边的中山国。

    这里面有个特别要指出的地方,那就是河北中部,在巨鹿旁边有个巨大湖泊,大陆泽。所谓大陆就是瀚海的意思,可见这湖泊在当时人眼里有多巨大。

    因为大陆泽的存在,直接就将河北之地,分成了北部和中部两块地区。而在太行山到大陆泽之间的窄面,就是中山国入侵赵国的最便捷道路。所以赵人也因此在这一线上建立了数座军塞,而襄国就设立在这些军塞后,方便指挥抗中山国的前线。

    数百年后的现在,中山古国早已不存在,成了现在的常山国和中山国两个郡国,但前人的地缘优势却依旧影响着现在。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一切皆有原因,万物皆有联系。

    董卓在扎好营盘,就试探性的让人渡过㴲水,却发现叛军竟然都没有守这条河,于是董卓放心了,知道王芬是个草包。

    于是,在带着大军并巨鹿、平乡、任县的兵勇,董卓移军涉过㴲水。

    十月十八日,董卓在襄国城外打造工事,准备做进攻叛军的准备。

    根据卢植的命令,董卓在襄国城外修建了三座烽燧。

    卢植的意思是,如果攻克了襄国外城,就点燃一座烽燧,如果攻下内城,就点燃两座,如果是擒拿了王芬就点三座。

    从襄国到列人大营之间的县城,只要看见烽火,就点燃相应的数量,务必将烽火及时传递到卢植手里。很显然,对于卢植来说,准确把握襄国战场的形势至关重要。

    不得不说襄国作为河北重镇,其城池守备非常完好。但可惜,叛军主帅是王芬,同样不知兵。是以,仅一日,董卓就将襄国外城的沟壑相继填平,还开辟出一条攻城大道。

    当然,这还得感谢巨鹿等地的民夫壮勇,他们在董卓兵的刀刃下,冒着箭矢上去填沟壑,命如草芥。

    为了压制城头上的叛军弓手,董卓又按照在列人那样,依法堆了三座土山,然后卢植拨的河内兵就被董卓驱到土山上,用弓箭与城内对射。

    就在一切向好之际,意外发生了。

    十月十九日,襄国城下突发暴雨。大雨磅礴而下,直接让匆忙赶造的土山成了稀烂。当时在土山上扎营盘的三百河内弓兵,直接被土山淹没,无人幸免。

    此事一出,河内兵哗然,皆坐在壁垒中,表示无论如何不会再上战场。

    不得以,董卓将襄国城下的情况悉数汇报给了卢植。

    卢植得到书后,边上的军副种拂献计给卢植,说自己可以写一个罢免董卓的

    奏折给国家,然后让卢植扣下,发给董卓。这样既能给董卓压力,又能刺激他在襄国猛干。

    从这里也看出种拂此人的确是一心为公,要知道董卓算现在汉室将帅中代最头牌的悍将,让此人嫉恨上,那真不是说笑的。

    尤其是像董卓这种西州边地的武士,哪个门下没有死士。甚至都不用董卓用自己人,类凉州的亡命穷汉那不要太多,后面让种拂出个意外也不意外。

    所以,卢植也劝种拂何必用此险策。

    但种拂慷慨而曰:

    「苟能有裨益于国家,拂又何敢以身念。」

    最后,卢植到底还是将种拂写的弹劾表送到了董卓那里。

    董卓大怒,气得直接砍掉了案几桌角,大骂:

    「好个老狗,本念咱们都是关西人。还尊敬有加,谁成想,这样害我老董。」

    董卓这边发狂,边上他的女婿牛辅就闷闷道:

    「大人,那姓种的是京都人,不是咱们关西人。俺们关西才不出这种二五。」

    牛辅没看到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像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