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柱石

    第三百四十一章:柱石 (第2/3页)

夏津长?」

    关羽颔首:

    「没错,正是此人。从飞军送来的军报可知,此人叫审配,和我军有些仇恨。」

    见众将不解,关羽解释道:

    「这审配是魏郡大族,其宗族在我军分田的时候,顽抗抵抗,已被我军荡平了。而且在鸡泽之战的时候,听说其子弟有不少就在魏郡兵中,也为我军杀伤不少。所以,可见的是,随着其人在刘虞和清河国诸豪势的支持下,此人必然是要侵我魏郡的。」

    说是这说,但关羽显然并不将这个叫审配的放在眼里,所以他戟指一移,又移到了清河国上面,巨鹿国右边的安平国所在。

    关羽继续道:

    「再看这安平国相令狐禹,这人出自太原令狐氏,虽然只与河北隔了个太行山,但到底是外州之人,对于安平等地的豪族缺乏足够的威信。但此人颇有武事,其族叔是当年的乌桓校尉,手上有一只乌桓骑队,此以此精骑阻遏了河北黄巾的北上。」

    缓了口气,关羽话锋一转:

    「不过安平与我之间隔了河北黄巾,所以影响不到我们这次北伐。」

    说完,刘虞和令狐禹,关羽直接说剩下的三人,并总结为四个字。

    「不足为虑。」

    随后关羽对在场人解释:

    「这四人不论其智愚如何,但最后皆不能安守其地。为何?因为这四人皆为南人,如常山国相冯巡是南阳人,河间国相陈延是下邳人,渤海太守杨璇是会稽人。自河南汉军卖了河北之后,河北世豪就已经对南人失望。这些太守国相名为主,实为客,没有当地豪势支持,其令出不了署衙,有何论什么战守策呢?」

    说完这些,关羽终于将战前形势讲完了。

    在场诸将是那么叹服,真的是将贼情了解的如掌观纹,心里对关羽的军略更认同了。

    关羽先是问了上首的张冲:

    「渠帅,如无疑惑,我就继续推后面的具体战略?」

    张冲欣慰点头,表示关羽继续。

    有了张冲的支持,关羽更添几分自信,他将舆论换下,换上了一份赵国地的精细舆图。

    此舆论细画了赵地山川据点,显然不是汉军制式的舆图。看来这个冬春,飞军背旗们没有休息呀,这舆图正是他们的成果。

    就这样,在这一日,关羽于军议上侃侃而谈,将他细思的北伐战略一点一点讲出,不仅折服了与会的高级吏士们,更让张冲看到了他可以倚为方面之任的柱石。

    于是,会后,关羽被张冲任命为此战的主帅,率领精甲八千,青州黄巾万人,北攻襄国。

    战争的气息实际上早就从邺城传到了襄国。

    作为被卢植留下作为抵挡泰山军北上的后手,沮授很早就对襄国的整体防务做了准备。

    他完全没有幻觉,认为泰山军入城后会迅速腐败在邺城的花花世界里,然后雄心不再,做个一城一地的草头王。

    沮授早就看明白了,这张冲就是一个志在天下的天下人,是一雄主,也是沮授渴望的主公模样。

    但可惜沮授就是豪族出身,与泰山军势如水火,而且他的家族因为河北黄巾之乱,死者众多,所以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转投黄巾的。

    当然,不是这一原因,()卢植也不会放心

    表举他。要知道,即便只有半个郡,甚至还是不为汉室承认的表举,这赵国相也不是沮授能得的。

    毕竟,这是两千石,整个天下又能有几个。

    也正是这份抬举和知遇,沮授在襄国用心备武,务必将襄国打造的固如金汤。

    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App】

    首先在甲械上,襄***有很好的基础。

    得益于邯郸本就是产铁重地,无论是铁官所还是武库皆储备大量甲械,后来卢植在从邯郸撤退的时候,就直接清空了这些储备。

    之后更是将这些甲械都留给了沮授。

    沮授正是靠着这批甲械,招徕族人部曲,打造了一支千人的精兵。

    随后他又将原先邯郸和襄国之间的坞壁亭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