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春水

    第三百四十四章:春水 (第2/3页)

所以关某信先生,也愿意信下去。」

    荀攸恍然,这些话他从来没听到过,猝然从一个武夫口中听到这些,怎能不神思晃动。

    他回忆到了一个事。

    那一年,颍川大疫,死人无数。

    这疫病发起来可不管谁贫富贵贱,所以毫无意外,他们荀氏上下也有数十人染上了疫病。

    其中一个就是荀攸的父亲。

    荀攸通过对族内的观察和对道野的倒毙者的观察,他发现这疫病是能传人的。虽然不知道是何途径,但肯定是这样的。

    所以荀攸就建议族长将族内染疫的统一安置在一屋,然后由各家子弟供奉汤药。当时,荀攸的老父也染病了,所以也一并进了安置所。

    临进之前,他和族长说,要将这个办法告诉郡守,让他务必在全郡实行,然后荀攸就进去为老父供奉汤药了。

    只可惜,老父到底没挺过去。

    之后等荀攸再出来,却发现郡守根本没以此办法来通行全郡,只当这事从来没发生过。

    那时候的荀攸就明白,这大汉失去了治理民间的能力。

    还有颍川的水道和沟渠,郡守府已经有多久没组织人力修理过了,反而将之留给了各世家来修缮治理。

    但当这些世家修缮了这些水利之后,却成了他们自肥的手段,堵塞水道,只为自家独占。

    荀攸都见过,都懂,所以他知道这天下已经没有了公心大义,到处充斥的是人心私利。这么想没错的,想让自己过的好一点能有什么错?

    但都这么想,谁会想到那些饿倒沟壑的黔首呢?他们就该死吗?他们就不能过得好一点吗?还是这天下只能容得那一小撮人过好,甚至是越过越好?

    这些荀攸有问题,但没答桉。

    所以他一直以来也随波逐流,跟着家族走,跟着好友走,跟着幕主走,直到他知道有这么一支军队,他们要为穷人分地,他们想让穷人上学,他们想让所有人都能过得好一点。

    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App】

    荀攸的心思就动了,所以他主动揽下了去朝歌和张冲谈判的任务,只想抱着靠近一点看一看的心思。

    但他没想到自己却被张冲留了下来,但也正好,他得以看到了泰山军更多的事情和细节。

    原来这个冲天大将军不是什么朴素的盲动,他对这个天下有着清晰的认识。原来这分田也没有那么美好,同样充斥着各种问题。

    原来穷人之间过好是真的要和以荀攸为代表的豪势们冲突的,如此荀攸不忿了。

    他的确是想下面人过好一点的,但要让他们这些精英放弃现在的生活,和他们一样下去种地,那怎么行?

    而且为何穷人就天然正确,他们豪势子弟难道不是人?就不能活吗?

    所以荀攸迅速对之前抱有的幻想怯魅,他要离开泰山军。

    ()不过就在他想着如何逃走时,他突然发现泰山军的另一面。

    源源不断的铁器被制作

    成农具送到农民的手上,新的种地手段被传授下去,由泰山军主导的水利渠道被疏浚。

    荀攸隐隐有了不同的看法。

    好像泰山军不是简单的将富人的东西分给穷人这么简单。他不太懂,但他发现,一个农民能耕作的土地变得更多了,里社的边界在不断向着外围扩散。

    最后荀攸打算再看看,他要看看这泰山军到底是怎么搞的。

    实际上,荀攸的确不太懂,但他敏锐的察觉到了泰山军和以往起义军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发展生产力。

    此世的人还不懂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但来自后世的张冲明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适合破。但要想立,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

    所以张冲在构建一个新的分配关系后,就为邺城地区的里社们发放铁农具,疏通沟渠,就是扩大整个盘子。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但必然不能颠倒的。

    张冲就仿佛一个蓝图的规划者,在邺城地区构建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里面必然有各种问题,但纵然如此,也是荀攸这样的人无法想象的。

    实际上,这也是张冲在构建新的舆论手段。

    如果他只以替天行道,将富人的财富土地人口全部剥夺后,发给穷苦人。然后那些穷苦人又如之前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