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士衰

    第三百四十六章:士衰 (第2/3页)

缺水。毕竟此时护城河的水也是城内用水的主要来源,但现在襄国护城河没水,岂不是说城内会缺水?

    但不要忘了,襄国距离南面的?水可不远,如果他们打井挖掘,地下必然是有水脉的。

    而粮食这些估计城内也不缺。

    关羽知道去年卢植从邯郸撤退的时候,搬空了巨桥仓的粟米。现在卢植将沮授布置在襄国,又如何会不留下粮食呢?

    所以看着像回事的,也就是等城内人心不稳,自己又熬不住的,要献城求富贵。

    不过到底不能指望这个,相反关羽破城的最大倚仗就是渠帅与工匠营的大匠们一起打造的新型攻城设备。

    其间有三类利器。

    第一个就是井大车。

    这是在原有巢车的基础上改进的。原先的巢车自春秋就发明出来了,但那会多用来给指挥观阵,或者就是临城发失。

    但现在泰山军的匠人营的这种井大车,不仅有前两种功用,还能直接以悬梯挂靠在城墙上,给井车内的甲士直接冲上城头。

    这种车高达数丈,下面有四轮可以被推动到城墙处。然后巢车上有裹着牛皮,用来防火,车内可容纳甲士数十人。

    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一架井大车挂到城墙上,下面的泰山军就能源源不断攻上城头。

    除了井大车,第二种利器就是重配发石机。

    之前卢植的汉军主力在围攻列人的青州黄巾的时候,就从故纸上制造出了发石机,当时还骇得黄巾兵们以为是天怒。

    事后祭孙将此事说与张冲听的时候,从祭孙对这些发石机的描述中,张冲知道这是一种非常简陋的依靠人力来拉动,用杠杆原理来发射石弹的机器。

    张冲在和几位大匠研究后,造出了以重力为动力来发射石弹的新发石机。也就是在末端加上重配,然后发射的时候砍断绳索,就能牵动前端的巨石发射出去。

    这一改进,将发石机的威力和射程提高了数倍不止。

    最后就是一个小东西,但非常管用,那就是壕桥车。

    这个是关羽专门用来对付襄国的壕堑的。这壕桥车其实就是巢车的翻版,也装轮子,然后悬挂梯子。

    等士卒将壕桥车推到堑壕外,直接将梯子一翻就能架上壕沟。

    可以说,关羽是打算远发石弹,然后同时从城头和城下一起发动进攻。

    关羽不信,这襄国就能挡得住。

    关羽一旦决定围攻襄国,就迅速采取了行动。

    先是在襄国以北建造了两座壁垒,控遏住了北面支援襄国的交通线。这两壁垒,关羽点了青州黄巾系统的悍将张泰、张黑子二将,他们各领五百青州黄巾力士甲兵守御两壁。

    然后泰山军又在城东和城西的两处高点,一为鸡头山,一为邢台亭的地方构建壁垒,封锁了城内东西方向的逃窜路线。

    鸡头山因为地势颇高,关羽就将大营和帅帐布置在了这里,作为围攻襄国城的总指挥。

    而东面的邢台亭,因为要防御可能出现的东面的巨鹿援军,所以关羽将麾下主将之一的李大目布置到了这里。

    李大目的五个精锐营头,二千军,皆布置在东面。既负责阻遏东面来援之敌,也负责从东面压制()襄国城。

    至于襄国城门所在的南面,也是关羽打算主攻的方向,关羽令全军最悍勇的典韦,率领三个精锐营头,和青州兵五千在此处布置防线。..

    在南面的这处营壁,皆布置了望楼、瞭棚,还有人将大营到襄国城之间的土路平整,好为后面攻城器械开辟道路。

    这一次关羽还吸取了之前在湡水的教训。

    为了保护后方粮道,并能为襄国前线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关羽还在三水之间的广阔土地上的聚落分配了乡吏,建立属于泰山军的基层组织。

    这些乡吏基本都是泰山军从投奔来的赵地本土人拣选的有力。关羽一方面对他们授以基层职务,一方面让他们在本乡本里宣传泰山军的政策。

    凡是有投奔泰山军者,为泰山军供输者,分田皆分上田。

    泰山军到河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