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三袭

    第四百二十三章:三袭 (第2/3页)

    “大帅还是过于乐观了。鲜卑暴逆、乌桓生奸,匈奴诡谲,皆有侵我中国之心。三族奸细遍于北地,每每中国有事,小大尽知。而今我聚北地之兵,讨泰山一贼。如能雷霆建功倒也罢了,而一旦迁延冬夏,那就危险了。我军中本就胡人众多,知我军虚实。到那个时候,塞外边族知我不利,承虚入寇,以今日之势力,可能救其首尾哉?到时候,北地兵连祸生,我等如何有面目交代家乡父老?”

    此时公孙瓒的眼睛已经红了,他本就是大汉至上主义者,恨不得杀尽胡人。原先因为卢师在上面压着,他不忍破坏大局,才对胡人充于军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现在一听关靖说的这个后果,他再坐不住了,恨不得立时就将军中的胡人杀光。

    好在他此时还有理智,知道自己做不得这事,对关靖道,如今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破三河亭,问他有没有计策。

    而关靖倒真的给公孙瓒献了一策。

    在伏击潘璋援军失败后,公孙瓒开始全军四出,不断抄掠附近的乡里,将乡民里户尽数驱赶到了三河亭。

    燕兵本就属于外兵,又多胡人,其军纪可想而知。一路上,遍是逃亡而被杀戮的汉民,胡人马背上全是缴获的妇人、锅碗,都是一些用得着的东西。

    在将附近乡里人都驱赶入营后,公孙瓒突然以酬功为名,请麾下十六名胡将入营。

    本还在营内狎昵妇人的胡将们一听公孙瓒要大赏他们,皆争先恐后入大帐。

    此时公孙瓒已经伏壮士于幕下,等胡将们一到,突出,擒他们于帐后缚之。

    有胡将咕咕叽叽着别扭的汉话,愤怒道:

    “你们汉人好无道理,是你家大帅请我们南下的,现在却这么对我们?你能承受你们大帅的怒火吗?”

    公孙瓒根本没理他,然后一扈兵上前,擒住这胡人的的头,就用斧柄将此人的满口黄牙给敲碎了。

    凶暴的场面直接吓住了其他胡人,他们心知道不好,这公孙瓒怕是要杀光他们。

    于是,一个乌桓骑将,用非常标准的汉话,伏在地上不断磕头,痛哭流涕:

    “将军,我等营内狎妓,自当死罪。但请将军看在大战在即,不如使我等死于战场,好报将军之恩。”

    这个乌桓将是个巧舌如簧的,如果是一般汉将当面可能就顺着话答应了。

    但偏偏他们遇到了公孙瓒,这名威传塞外的“白马校尉”。

    于是,十六颗脑袋被砍,大帐内血色一片。

    而附近的一些胡人听到自家酋的叫喊声,也纷纷着甲以出,操兵趋大帐。

    眼见着一场哗变就要发生,一身血衣的公孙瓒敛帐而出,立于军门怒叱乱兵:

    “我看谁敢犯我军法!”

    这些胡兵是认识公孙瓒的,知道其人勇武非常人,又看到附近压过来的汉兵,这些失去领头胡将的胡兵们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投降。

    最后,这些胡兵就被公孙瓒给拆分,再不复一部。

    顺手消灭了军中的隐患,公孙瓒便着手施行关靖策。

    其人策略总体来说可以用“围”一个字来概括。

    既然我攻不下来,你这个砦又处在战略通道上,那我就将你围在里面。这个围是直接在三河亭外围挖掘一圈深堑,然后再在外面筑造一圈砦壁,死死将里面的泰山军给困死。

    而三河亭本就小,一旦汉军用此策,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不战而胜。所以此策虽不精巧,但分外有用。

    于是公孙瓒就开始驱使附近抓来的流民徒隶,开始在三河亭外围挖掘堑壕。

    砦内的毛绍看到敌军开始改变战术,稍微一想就明白对面是要干什么。

    因为当年他被俘的时候,泰山军用的就是这一战术,你说毛绍能不记忆犹新吗?

    所以毛绍趁着汉军施工,数次带兵缒壁袭击,而且往往一日数次,严重破坏了汉军的施工进度。

    就这样,三河亭的毛绍又为张旦、董访那边争取了三天时间。

    也是这三天,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逆转了整个战局。

    七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在潘璋部已经北上后的第一天。

    泰山军结束了数天的休兵,开始对九门发动了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