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胡须

    第四百五十一章:胡须 (第2/3页)

尸体很年轻,但脸上的肌肉却极度地扭曲。

    他的腹腔是被两根巨矢给撕裂开的,肠子流了一地,然后这些肠子又被溃退的袍泽们踩烂了。也就是说,这人是活生生疼死的。

    徐荣只是看了一眼,就目光炯炯的看向了前面排山倒海而来的敌军。

    ……

    随着泰山军牵招部箭雨结束,中部军的进攻也开始了。

    此次攻击的是中护军万人,隶朱灵之铁枪部千人,乐进铁骑军千人、李武铁甲军千人,胡毋丘铁林军千人,于毒陷阵营千人。此外还有陈焕部三千人,许仲部两千人。

    在距离汉军所在阵线坡地大概千步的位置,七大营,计万兵中护军开始进军。

    作为这万人指挥的于禁,他亲自带着二百人前驰战场,指挥这次攻击。

    本来军队开上战场应该是排成纵列的,正好从牵招部清空的阵线通道突进。

    但于禁并没有如此布置,因为纵列行军队伍太过分散,很容易浪费这一波的冲击力。

    于是,于禁将兵力最多的陈焕部放在最右翼,然后是许仲部两千人,之后中军帐下五部依次向着西面山脊排开。

    然后许仲部先行,整个兵线呈现右翼居前的梯队兵线,然后一字排开向着韦端部剩下的四千人进攻。

    如此布置的好处就是,可以尽可能发挥泰山军的兵力优势,一举吃掉韦端剩下的四千人。

    就这样,在双方的箭矢呼啸中,两军越来越近。

    而对面,从韦端的视角来看,对面直接压过来了二十个方块。

    对面泰山贼所排布的阵型是典型的部横队,以宽五十人,纵十人的规模列阵行军。

    在最左面有六块,然后落在后面的又是一字长蛇的七个营头。韦端一下子就明白对面这是要侧击他的左翼,想一下子吃掉自己。

    但事情哪有这么容易?

    这种宽大的阵型确实可以围歼自己,但在这片坡地上行军,这阵列如何不乱?而且因为阵与阵之间的间隔也不大,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改变队形和行军方向。

    想到这里,韦端已经有了决断。

    而在于禁这边,新的援军从后方调度到了他的麾下。

    那是李虎、李辅、李弼、奚慎的四部突骑。两千人的突骑被于禁调度到了原先万人步兵大阵的位置,随时准备支援前方的步军,或者扩大他们的战果。

    路上,奚慎部的一个骑士就因为马被绊倒而摔断了脖子。

    这是此部在中人亭大战中死的第一个吏士。

    这时候,时间是泰武元年,八月十一日,晨时三刻。

    中部阵线,大战爆发。

    ……

    汉军的徐荣全神贯注,在敌军行到二百步的时候,开始高吼:

    “弓!”

    其部千人皆斜半角引弓待射。

    徐荣部出击前,韦端就告诉过他们,此战不成功便成仁,为了汉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祖宗的荣耀、子孙的富贵就在这一战。

    而他们的对面有多少敌军呢?

    无论从哪一面来算都是他的数倍。以寡敌众,这些军士们都知道这一战的结果是什么。

    但徐荣部这些护乌桓前部军有自己的骄傲,作为北疆少数的常备军团,他们人数虽少,但军备精良。

    每人皆有一张弓、三十箭矢、环首刀一把,铁甲一副,大枪一把。

    也就是说,这千人部远可做弓箭手、近可为步槊手扛线,贴面可为刀手搏命。

    此时,徐荣部的号角已经响了三通,全营上下皆已经做好了最后的战斗准备。所有的旗帜都已经展开,在北面坡地上煊赫着军威。

    看着下面那黄色的海洋,闪耀着精甲特有的夺目,徐荣一阵失神。

    等掌目吏高喊:

    “敌有一百八十步。”

    徐荣陡然回神,然后尖声下令:

    “射!”

    得到命令的各级排头纷纷麾下旗枪,全军箭矢发射。

    徐荣部紧密堆叠在一起,射出的箭矢又密又急。在第一轮令,每名护乌桓吏士就射出了十支箭矢。

    随后是第二轮令,第三轮令,每名吏士腰间的箭壶都射空了。

    只是可惜,徐荣的反击猛是猛,士卒们也气力不凡,能射三十支箭矢。但效果却并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