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暮日

    第四百七十六章:暮日 (第1/3页)

    承天三年,三月十日,长安,未央宫前殿。

    长信灯中,刘宏面色苍白,虚弱地躺在床榻上,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不知不觉,自己离开河北老家已经二十年了。

    他至今都忘不了,当老刘头和曹大家带着满路的虎贲、羽林、中黄们来迎自己时候,他那份激动和慌张。

    而当他忐忑的随着车队来到天上京都的时候,是大将军窦武在夏门亭迎接自己,亲自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

    第二天,他就成了大汉之主,也是大汉第十二位天子。

    但很快刘宏就很不高兴了,因为他隐隐约约听到一些不好的传言,说他刘宏将会是大汉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将会是亡国之主。

    原来,古之帝王德行再盛也不过传十二代,再多了,这德就不够。所以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这冠冕是天授的,珠旒就是十二条,多了没有。

    所以高祖诛暴秦,定海内,有那么大功德于天下,也不过传十二帝,这还是算上那个荒唐的昌邑王。

    这十二而亡的图谶就好像一个黑斑。即便汉室的光辉再夺目,这黑斑也会如影随形,让人忘不了。

    而不巧,他刘宏就是世祖再兴之后的第十二名皇帝,到底能不能打破这个厄运图谶,就看他刘宏的了。

    但颇有一番雄心的刘宏对这种不利于自己的图谶当然不信,于是他给自己登基后取了第一个年号:“建宁”。

    这是他刘宏的抱负,他要重建一个安宁的汉室天下。

    而他做到了,在他登基的第一年,还是护羌校尉的老太尉就大破羌人,并在第二年全歼叛羌。

    至此,从章帝时期开始长达百年,让帝国耗尽鲜血,费尽无数钱粮的羌乱,在他刘宏登基的第一年给就给解决了。

    这份功德远迈诸帝。

    而在内政上,吵闹朝堂沟连伐异的党人也在他雷霆万钧的手段下,销声匿迹。

    这帮人总觉得天下没了他们就不行了,但如何呢?将这些清流赶走后,我刘宏照样执宰着天下。

    这份文治武功,配得上封禅泰山吧!

    当然,刘宏也知道自己不是没犯错。

    他错就错在太相信别人了,也至于每每被人所负。

    他信任陈蕃、窦武二人,但这两人却联合起来造他的反。为此,他夷了他们三族。

    他信任李膺、范滂这些地方道德名士,但他们却总在背后诋毁朝庭,诋毁我。就这,他也只是将他们下狱。好在这些人还有羞耻之心,最后羞愧自尽在了狱中。

    他信任阳球这些河北派,视他们为帝党,自己的肱骨之臣。

    但他们呢?恃宠而骄,先后骗杀了王甫、老太尉。尤其是老太尉那么忠心的臣子,却这么不白而死。

    甚至阳球这些人还要造反,不是曹大家他们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然后是张角,你之前不是献书给朕,教朕养年长生之道的吗?怎么突然就造起了反。还有你蔡老头,就是不让你多说话,伱就跑去投了贼?

    这天下大事败坏到这步程度,皆是这些不忠不义之人负朕。

    但这些都不是刘宏最恨的,他最恨的就是何进。

    做为自己的戚家,竟然吃里扒外,伙同外人造他的反,使得他狼狈来了长安。

    要知道,自己修建的陵园是在京都,可不是在长安啊。本代哪一位皇帝最后是葬在西京的?

    哎,也不知道自己的陵墓还来不来得及了。

    他躺在榻上,张了张口,细声问了句:

    “陵选在哪了?”

    守在刘宏床榻两边的是张让和赵忠。

    看见国家在张口,年纪很大,行动也不甚方便的张让忙上前趴在刘宏的耳边听。

    听了刘宏的话后,张让转头对下面的将作大匠吴修道:

    “国家问,陵选在哪了?”

    吴修作为将作大匠,掌陵园事,这问自然是要他来答的。

    所以吴修不敢怠慢,忙跪答:

    “回陛下,选在了东南十三里外的龙首原。此原川原秀丽,卉物滋阜,是一等一的龙穴。”

    然后吴修就见榻上的刘宏又张了张嘴,但听不到说什么。

    随后,他就听张让又问:

    “为何不葬在咸阳原上?前朝诸帝大多不都是葬在那里的吗?”

    吴修张了张嘴,难为道:

    “与礼不和。”

    随后吴修就解释了,前汉诸帝陵是按礼制中的昭穆制度在咸阳原南北分立的。

    如高祖、景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