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伸冤

    第四百八十五章:伸冤 (第2/3页)

是令行禁止,而不是来跟他讲什么特殊。

    如果你特殊,那其他县也讲特殊,那这个分田还能不能分下去了?

    张南可忘不了,当年河济根据地的董访就因为在这一块上讲了慈,才有了后面的河济暴乱。

    要不然,他董访现在排位还会低在于禁下面?

    所以不管从内心情况还是自己前途,张南都对石邑令的行为不能容忍。

    于是他将自己的建议和这名石邑令的文书一起上交到了邺城,交于政事堂合议。

    当时处理政事的度满在接受了这份上表后,做了这样的批复:

    “石邑令的上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应了真实情况的。但这种情况下田土就要不分吗?从现在看,这并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之后,度满参考张冲历次对分田的目的阐述,再结合自己对这个阐述的理解,写下了一篇雄文《分田论》。

    这篇《分田论》的全文就附在邸报上,胡溥赶紧逐字逐句学习。

    全篇先是阐述了泰山军在不同时期的分田政策。

    最早在泰山地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分田是最坚决的,就是没收一切土地,坚决在肉体上消灭豪强、地头。

    这个时期分给黔首、徒隶的土地都是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同时禁止土地的私有买卖。在税收上保持三十税一的比率。

    但这项策略在泰山周边地区实行还行,但一扩大到外部,就会全民皆敌。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在这项政策下,没有一个群体会是受益者。豪强、地头自不用说,就是那些徒隶也不大拥护。

    因为在泰山军治下,他们虽然税少,但还是没有土地。

    于是,在张冲带着泰山军开始出山转战后,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团结如胡母氏家族这样的盟友,泰山军的分田政策发生了转变。

    从分一切土地变成了只分豪强土地、然后分给无地的黔首、徒隶。一开始这些土地还是在泰山军手上的,但后面随着泰山军开始经营莱芜一带,就将这些土地全部划归给了农户所有。

    从那个时候开始,泰山军就一直维持这项政策。

    直到去年为了快速吞并幽冀,泰山军出台了没收豪强一半田地,保留其漆园、果林、桑园、竹林等经营性土地。

    这项政策大概维持了半年,就到了现在没收豪强的全部土地,并均等分给包括豪强在内的所有人。

    度满在简约讲了分田政策的沿袭后,就总结了一条精髓。而这也是泰山军一直批评温和分田的最现实基础。

    度满说道:

    “分田不是为分田而分田,它是泰山军帮助万千黔首顶天立地站起来,是泰山军深扎在广大里社乡野的手段。是发展和壮大泰山军,是清理汉室残余的过程。”

    以上的话,大部分都是张冲在历年谈话的时候说的,这一次是度满将之系统总结出来。

    从这里,度满就非常清晰的表达了分田的态度,那就是不要怕麻烦,不要怕暴力。

    给黔首们分地当然是首要的,因为让万千黔首饱暖就是泰山军的道德追求和法理基础。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黔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对豪强的反抗意识,拥护泰山军也同样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泰山军才能保住这些胜利的果实,这些黔首们才能真正的翻身。

    所以,分田的重点就是在分。

    不仅涉及的是田土,更关系到基层权力和地位的再分。过往乡里掌握权力的是豪强,而现在是泰山军。

    泰山军要以一种分田的恩德去替换过往基层豪强的那种小恩小惠。

    总结来说,泰山军就是要通过分田来消灭豪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将黔首们牢牢团结在身边。

    所以度满为此专门给下面各主官三个任务。

    一个是要能建立起泰山军的乡公所和护田队。一个是要能促进生产。一个是能摧毁当地豪强地头。

    各主官就做这三件事,邺城也就看这三件事。哪个做好了,就有功。做不好,那就下去。

    看完这份报告,胡溥直接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到这个时候,他才对分田政策有了一种顶层视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