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畏惧

    第五百零九章:畏惧 (第2/3页)

用。

    邴原本就是郡内士林的精粹,又是郑玄门下,有邴原的书信介绍和往来,使得北海国的俊杰们都知道了曹操的主张。

    虽然对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但其人的武力无疑能给北海各家足够的安全感。

    于是,一时间北海之智力如涓涓细流,汇于曹军。

    而面对曹军卞秉军团的南下,北海的管亥已经无力阻止,在一次具体的大会上,管亥做出了向东莱全面转移的决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东莱这里有泰山军的根据地,到了那里能和泰山军汇合,共同取暖。

    所以,当得了荀彧的掉令时,卞秉所部早已兵强马壮。

    而得知泰山军将要从历城方向突进,卞秉留赵俨留守北海,随后帅所部八千北上支援东平陵。

    但就在荀彧不断抽调各方兵力准备送往历城的时候。

    噩耗传来,历城已丢。

    当是时,泰山军左军元帅关羽在祝阿整兵,处自己本部的十四个步兵营头和两个骑军团外,又得郭曙部两千人。

    随后,关羽分兵西进,沿着河泰通道直奔历城。

    守在历城外围第一道防线的李度忙收缩兵力,防守最重要的几个壁垒。

    但当关羽部出现在李度部的正面之时,营壁的后方却冒出一支泰山军。

    那是此前就入泰山的郭默部,其部沿着人迹罕至的泰山山道直插汉军营垒后方。这样,当关羽主力出现之时,壁垒内的李度实际上已经处在前后夹击之中。

    此时的前后夹击带来的杀伤不是实际战果,而是心里层面的。

    后方通道是李度部与历城的支援通道,一旦后方被截,李度部的士气急转直下。

    尤其是李度营内还有大量青州兵和乐安豪强部曲,军心斗志本就不高。现在粮道不通,对面又是手握重兵的关羽,其在心理层面直接崩溃。

    当夜,李度营内发生营啸,不战而溃。

    不得以,李度也只能随乱军东奔,最后被郭默伏击,围杀于蛟山脚下。

    郭默是左军的悍将,他在得了李度的军牌后才得知此人是这营砦的主将,随后他脑子一转就决定换装汉军,夜袭历城。

    历城原先并无城垣,在夏侯惇开始入主历城,就开始大兴土木,先后修建城墙和外围的坞壁楼障。

    而在郭默轻袭历城的时候,夏侯惇也得了李度的外围壁垒被围的消息,于是带着四千精兵出城救援。

    而郭默轻兵直行,又走小道,正好和夏侯惇错开。

    等到郭默直趋历城城下,城内只有千余汉兵驻守。

    郭默想以汉军溃兵的身份诈开城内,但当即就被曹军识破。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历城城内的游侠和值守城门的吏士们在得知城外就是泰山军后,倒戈一击,直接就将城门打开。

    历城之所以会如此,此前郭曙做的工作功不可没。他一直和历城的豪杰交通,让他们明白投靠泰山军的事业将是多大的机遇。

    而另外一方面,曹军主将夏侯惇对于历城豪杰们的不信任也是造成他们反戈的一部分原因。

    夏侯惇实在难以信任这些历城本地人,因为他但凡随便抓一个来问,都能问出和泰山军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夏侯惇知道,他自己坐着的就是一个火山口,随时都会喷发,这让他如何不过度弹压?

    而现在,夏侯惇还轻率的将大部分兵力去救援了外围据点,这就更为此创造了机会了。

    历城城破,郭默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再次选择在历城城东的百丈岭一带设伏。

    在从城内的方正豪杰口中得知曹军主力刚刚出城去支援城外了,郭默就断定这支曹军后面还要来救历城。

    于是,郭默让历城城头依旧悬挂曹军旗帜,尔后悄悄的就在城外设了一个伏击圈。

    在郭默他们等了没多久,夏侯惇果然带着四千大军匆匆折返,在他们后面的是关羽亲自率领的骑军部队。

    只是因为天黑,骑兵不能奔行,所以才让夏侯惇撤到了这里。

    黑夜中,夏侯惇脸色发青。

    后面的军吏们正不断催促部下门丢弃衣甲,好摆脱后面的追兵。

    夏侯惇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何李度的壁垒会破的那么快。

    眼见着历城将要到了,夏侯惇紧张的心才终于舒缓了下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完全不知道数量的泰山军突然就从两边杀出,已经丢弃大部分衣甲的曹军如何能形成抵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