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王允

    第六百一十章:王允 (第3/3页)

危难时刻固然可以力挽狂澜,但一旦功成必有后患。

    就在郭琳伏在地上想那么多的时候,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抓在他的肩膀上,然后一把捞他起来。

    要知道郭琳这会可是甲胄在身,全身上下加起来少不得二百多斤,但却被王允一把抓握起来,可见王允昔日有冠绝太原的骑射本事,怕真的不是吹嘘。

    王允看见多日不见的好友,爽朗大笑,然后弯腰就替郭琳拍着军衣上的尘埃。

    就在郭琳温暖的时候,却听王允叹了一口气:

    “俊卿,你可知叔优战死了?”

    郭琳一懵,完全不敢相信这句话。

    王允所说的叔优正是现在的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他们二人的同门,本来郭琳还给此人去书一封要援兵呢,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原来郭琳一直忙于阳曲战事,一直没来得及看邸报,而且并州东西之间的信息本就沟通不畅,所以他到现在才知道。

    王允沉重道:

    “叔优为了带南匈奴入关,激得他们叛变了。哎……。”

    郭琳处在巨大的伤感中,他意识到如果王柔战死了,南匈奴这支援兵就必然指望不上了。而在他的对面,泰山军的兵力越聚越多,真的让人有泰山压顶的感觉。

    这种窒息感突然又被王允打断:

    “你也不用忧伤了,这是叔优自己做事粗疏,行事不密,怨不得他人。却相反,你这里倒是打得不错,我这次来这里就是要看看阳曲防线到底被你经营到何程度了。”

    郭琳苦笑,正要解释这首胜背后的水分,却见王允已经将目光看向了他背后的一众将领。

    他见其中有个面相普通,但气度沉稳的军将不骄不躁,心里满意。

    王允自诩有识人之能,一见之就知道这是一员良将,遂笑问:

    “俊卿,你身后这军将是何人?难道就是守得沂口的荀成?”

    郭琳赶忙解释:

    “荀关长还守在前线并没有下来,而这位是我军中校尉高顺,掌我八百‘陷阵’。”

    这个叫高顺的并州汉子默默对王允行了一礼,然后又恢复了淡漠。

    王允不怪反喜,笑道:

    “高校尉气度让我想起一人,昔日光武麾下有‘大树将军’美誉的冯节侯。”

    高顺当然知道冯节侯是谁,正是征西大将军冯异。他自然不敢当,脸涨红,不断摆手。

    高顺有着超出同僚的沉稳,但到底不善言辞,这番动作让王允哈哈大笑。

    有了高顺的珠玉在前,王允又将其他一些将领夸了一遍,整个气氛非常融洽。

    谁道咱们的王子师就刚强了?明明水平很高,很圆滑嘛。

    在寒暄了一阵后,王允就和郭琳单独到驿站密聊。

    在这里,王允开始和郭琳聊一些更真的东西了。

    一上来,王允就问:

    “俊卿,你和我交给底,你觉得阳曲的三关能守住吗?”

    郭琳非常谨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话直接影响着后面的支持力度,所以他实事求是道:

    “天下从无攻不破的雄关,三关也是一样。这三关说到底也只是坐落在通道上,但山上其他樵采出来的小道有多少,谁也不知道。虽然我已经加派人手在两山巡弋,但做不得保证说一定能守住。”

    王允摸着长髯,正在计较。他又问了一句:

    “两月能守吗?”

    郭琳意外的看了一眼,不知道这个两个月是怎么得来的,他按照实际情况来说:

    “如果太原豪势们能补给支持到位,两月不难,光沂口关就可守月余,不说后面还有两关。”

    王允要的就是这句保证,他低声说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朝廷的援军来了,但并没有走蒲板而是从龙门过岸了。所以,我们需要坚持至少两个月,到时候冬天来了,就是那些泰山军的死期。”

    这个消息太劲爆了,郭琳当然明白这句话背后是什么意思,大喜。

    于是,驿站内,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