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轮回

    第六百七十二章:轮回 (第3/3页)

的黄天之世,也能在张王的手上实现。但这又如何呢?”

    他指着张冲身边的那架乘舆,它刚刚被潘璋、李辅二人一同送来,然后感叹道:

    “再兴炎汉的光武当年也是天运所钟,一干谋臣猛将尽在麾下,彼时他们也是吊民伐罪,稳定社稷,也占天下公义。但后面呢?不数年,大汉又回到了那个大汉,二百年后又走这一遭。这不是轮回是什么?只是可惜呀,当年光武中兴还能有二百年的轮回,但到了张王这里,怕是要二世而亡,甚至人亡政息了。”

    张冲并不生气种拂这话下面的诅咒,而是让种拂继续说。

    这个时候种拂也开始说出了他的看法:

    “这天下很怪,或者说这人道很怪,那就是正不胜邪。有些东西明明是一种进步,但最后却不能长久,反而那种越符合人性之恶的,却能绵延长久。你就说始皇帝所创之郡县制吧,可以说终结了战国之乱世,给天下百姓一口喘息的机会。但始皇帝死后,秦二世而亡。庸者只将秦亡归罪于秦二世,但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那二世不过才登基,又能对天下影响什么?”

    张冲听得很认真,这倒是他第一次听这个看法。

    他发现历史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同一件历史事件总能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甚至形成不同的观点。

    所以他难得的没有打断种拂,而是顺了一句:

    “那秦亡是为何?”

    这一刻,张冲像是学生,种拂就是老师。

    于是就听种拂道:

    “秦之亡就在于秦政远超过于人心的想象。它对太多人来说都是新的事物了,当它能给大家带来好处的时候,秦政还有其价值。而一旦这个新政稍有挫折,那必然会激发所有人对过去的依恋。”

    “他们会想,是不是回到过去那样子,现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当时,始皇帝凭借自己的威望强行在关东推行郡县制,关东的百姓没能享受到郡县制的好处,就已经遭受了它的坏处。所以,这些人才将过去的王公子孙再一次请回来。所以与其说秦亡于六国,不如说秦亡于历史,亡于人心循旧。”

    张冲在想这个事,他倒不是觉得种拂这话说得有多么对,因为如秦亡这么一个大课题,远远不是什么一两个原因或者观点就能囊括的,但种拂的解释依然给他带来了某种启发。

    他在想,现在泰山军同样在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所有人都陌生的,甚至一些准则都是反人性的。

    别的不说,就单单不劳者不得食这一条就不知道多少人会惊诧。现在泰山军都还是穷棒子,大家都会拥护这一条。但当最先得利的那些人渐渐发展起来了,他们还会这么想吗?

    他们只会觉得这事太离谱了,明明我坐拥土地就能获得利润,我为何还要亲力亲为?

    所以这就是人心随着位置不同,变了。

    张冲在思考的时候,种拂依旧在说,这注定是一场属于帝王的教学:

    “而高祖得了天下后,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他知道秦制好,一方面他又知道大家都眷念分封,所以他两个结合,慢慢用时间去让人心熟悉秦制,这种日拱一卒的方式,不过百年,天下已是秦制,而人心不异。这就是黄老之道,如水一般润物无声。”

    “你再看王莽之败,他复兴周礼,同样弄了一个过于新的东西,于是天下大乱。而这人能力又不及始皇,所以不用人亡,便已经天下反覆。之后呢?光武之兴,不过也是顺应了民心对于过去那种秩序的眷念罢了。”

    此时种拂非常复杂的看着张冲,如是道:

    “张王,你所谓黄天之世不过也是某种周礼的复兴,虽然这种制度在千年前有用,但它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太过于陌生了。张王你的确天纵神武,但你依旧还是人,也是会死。等你死后,人心会觉得黄天之世太累了,那些掌握中枢的功勋朝臣们就会怀念汉室的公卿,觉得那样才是人心正道,而那个时候你的继承人如何能是这些功勋大臣的对手?怕又是一场内乱到来。到那个时候,这黄天还会在吗?”

    最后,种拂终于图穷匕见,他异常诚恳道:

    “所以,张王你如再不幡然悔悟,秦鉴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