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亲征
第七百二十二章:亲征 (第2/3页)
有个字:
“君且待,大事将近。”
看着曹操的谜语,袁绍完全摸不着头脑,难道孟德是要来个大的吗?想了想,他让外面值守的李典进来。
李典铁兜鍪、亮银甲,威风凛凛,面袁绍,单膝着地,候袁绍令。
袁绍满脸笑意的看着爱将,温声道:
“青州那边可有什么消息送来。”
凡势力都重情报探查,已立国的陈国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陈国的情报系统是从当年袁氏的门客人际网络上组建的,遍布江、淮、河、泗,而现在替袁绍负责东面情报的就是他的牙将李典。
牙门将者,尽管牙内之事,非主信重之人不可任。
而李典忠勇骁果、孝义艺能,袁绍信之,以为牙门将,掌整军刺奸事。
听袁绍问起,李典回忆了一下,然后说了几个消息:
“主公问起,倒却有几条蹊跷事。一是青州的曹公这段时间颇有点马放南山的意思,已有月旬未巡军了。另外有一事,泰山的关贼似乎正在向兖州方向运动,虽然并无具体情报送来,但在鲁国方向明显发现泰山军的哨骑越发频繁了。”
袁绍皱了皱眉头,问道:
“为何这些事没禀告于本公?”
李典伏在地上,解释道:
“军情繁琐,各地送来的消息众多却又常常抵牾。如鲁国方向禀告了关贼部的哨骑频繁,但山阳那边又禀告,他们那边出现了贼哨骑。各种消息概莫能一,需末将一一核查。主上军机繁忙,末将不敢以虚情禀告。”
李典的这个解释说服了袁绍。
他以前就负责过家族的情报网络,对于情报工作也是有经验的。李典所言正切情报工作的复杂。
有时候不是情报太少了,而是获得的情报太多了。有价值的情报就这样被淹没在垃圾信息中,主持工作的必须有非常敏锐的洞察性才能抓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袁绍颔首,然后问了李典一个问题:
“曼成如何看待青州的局势?曹操那边会有什么动作吗?”
李典思考过这个问题,这时候稍作整理就回道:
“目前来看,曹公和咱们说会北上冀州,直捣泰山军的后方,末将对此还是有疑惑的。但具体又如何,末将也谈不上来。”
袁绍自己回忆了一下刚刚曹操的书信,心中隐约有了想法,他对李典点头,让他多加注意东方事,然后就让李典退下了。
李典退下后,袁绍又从摞在一起的文牍中抽出了被他压在最下的一封军报。
这是前线鞠义送来的请功信,信中写了在大谷口一战中获得功勋的名单,需要袁绍确认。
这不是袁绍第一次看了,实际上他最先看的就是鞠义送来的军报,封赏之事自然没问题,但鞠义在信中提到要回撤大谷关的请求,袁绍却迟迟不能决定。
鞠义在信中解释了他的想法,他说此前的作战目标是歼灭泰山军一军以达成振奋军心的作用。
而现在渤海军已残,昭义军已溃,原先的作战目标已经达成,鞠义认为以他目前的军力再往前走,必然会陷入泰山军的包围,所以他想先带着所部停留在大谷口一带,等待袁绍的后续命令。
在一开始看到鞠义的军报时,袁绍也是比较倾向于鞠义的想法的,毕竟不论他在外面如何振奋,心里还是比较怵泰山军的。所以他也有一种占了便宜就撤的想法。
但现在综合看了各方向的情报后,袁绍却改变了想法,他认为目前局势对他是非常有利的。
抛开还看不懂的曹操和不靠谱的袁术,单关西方面的动向就让他振奋,此时关西军已经抵达渑池、新安一带,这距离京都实际已不足百里。
如果他这边让鞠义退下来,那关西那边势必也会退缩回关,到时候本该西南夹击的大好攻势就会毁于一旦。
而这势必会让袁绍的威信丧于一地,毕竟这一次围绞泰山军是他袁绍发起的,也是他主导的,要是他缩了,那下一次谁还会在意?
而抛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