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惊喜
第八百三十二章:惊喜 (第2/3页)
从最新汇报来的奏疏,赵云和于禁汇合后,如今兵锋已经突破到了华阴一带了。
然后好玩的事情就来了,华阴本地的世家,也是大汉最老牌的几个世家之一的弘农杨氏竟然主动来接触了于禁。
当时于禁并没有理会杨氏,直接就对华阴城发起了进攻。
华阴也算是通往长安的重镇了,其北接渭水、南临华山,可为关西之锁钥。
但就这样的重镇,却被泰山军一鼓而下,其军心就是如此。
于禁擒华阴令陈禹,见他有才干学问,便礼遇有加放在了身边做为参赞。
当然,于禁也不全是要搞礼贤下士的把戏,而是泰山军初入关西,两眼一摸黑,急需要了解本地士情的人帮忙导引。
也是在陈禹的解释下,于禁才明白为何杨氏会主动接触自己。
原来,就在于禁刚来没几天,汉之汾水大营的河东兵刚从华阴经过,当时道左的杨氏子弟见后大为绝望。
第一个绝望就是内乱必然不可免。
杨氏虽然被董卓打压,但与上层社会的联系却并没有消失。他们明白长安城内正发生的斗争。
董卓病倒金殿,现在竖着天子节度的河东兵却出现在了华阴,其意为何,他们如何不知?
另一个绝望的是,那就是眼前的河东兵也太拉了。
旗帜不整,军容不肃,一些吏士都能看到穿着一些女人的衣服,明显就是劫掠而来,行军彷佛是春游,比自家部曲都要差劲。
皇帝所倚仗的就是这样的兵?
所以杨氏子弟再不对大汉抱有希望,回去后就令族人紧守坞壁。
果然,没多久,还在游行的河东兵在敲诈了华阴城的储备后,犹嫌不足,就开始四散劫掠乡野。
当时的情况,别看杨氏诸子瞧不上这些河东兵,但人家到底是军队。
一番劫掠下来,杨氏在乡野的五六个坞壁都被河东兵给攻破,损失惨重。
而劫掠了一番后的河东兵,又高兴的继续向西了。
所以当泰山军紧随着河东兵出现在华阴后,华阴才会被一鼓而下,杨氏子弟才会主动来接触泰山军。
了悟了这里面的关节后,于禁这才放心,就在军中接见了几名杨氏子弟,他们这几家愿意携子弟效力军中,为泰山军带路。
于禁当然没有不同意的,至于这些杨氏子弟的身份问题,那也是可以谈的嘛。
咱们大太的政策也可以灵活灵活。
当然,以上这些于禁皆不敢自作主张,所有都写成文字,令人加急送往行营给王上过目。
实际上,于禁自发军以后,几乎每日都写一封军报,事无巨细。
单单从这一点来看,于禁真乃张王的贴心人。
而在最近的奏疏中,于禁不仅汇报了情况,还在最后说出了他对眼下局势的看法。
从他对河东兵行为的了了解下,关西小皇帝想要用河东兵铲除董系一派怕有点不现实。
不是说河东兵到了会提前打草惊蛇,实际上,在这一点上,小皇帝本人还是掩饰的不错的,调河东兵来是为了扈卫长安。
但恐怕小皇帝本人并不了解,那就是河东兵似乎并不能被天使所约束,似乎这些人入关不是为了忠君的,而是来发财的。
所以,于禁判断,小皇帝与董系的斗争没有那么压倒性的优势,其过程还会有反复。
然后于禁就在奏疏里表达,可不可在渭水南部一带先行休整,不急着出现在长安,他好隔岸观火,找准最好的机会出击。
当张冲看到于禁这样的奏疏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他是大为欣慰呀。
于禁这个想法好不好,那肯定是好的,如能达成必然可以用最小的损失达成最大的战果。
但对于禁本人恐怕就不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早入关有什么用,谁能打下长安谁才有头功。
所以一般将领根本不会理会这些,要的就是更快打入长安,那军功就是他的了。
但于禁却能从总体得失去考虑,不以个人荣辱损失,真是帅才啊。
再加上,于禁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是什么?这就是靠谱啊。
所以不要说他张冲偏心人于禁,而是谁遇到于禁这样的好干部,谁都会偏心的。
无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