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已经从长计议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已经从长计议了 (第2/3页)

么一个下场,当晚就用原本给刘庚做的腰带勒死了自己。

    柳家痛失女儿,便将刘家告上公堂,县官不肯接案就告到了州府,时任知府颇有官声,像模像样地审了案子之后便让刘家从祖坟里腾出一块地方让柳家女下葬,称之为刘门柳氏,也作刘庚之妻。又为柳氏请了一块「节烈」的旌表挂在柳家门前。

    刘康永自然知道此事,他们家里一直到他中了进士,才将那柳氏的墓给平了。

    柳家不敢开罪他家,得了百两银子,也将那旌表撤了。

    拔碑平墓的那一刻,他以为此事再也不会有人提起。

    更遑论是在御前。

    「啧啧啧。」常盛宁见刘康永说不出话来,便摇了摇头,又说:「刘大人,若是令尊守礼,便没有你了。」

    刘康永连忙膝行数步,对着御案喊道:「陛下!常尚书以臣之私事……」

    常盛宁:「非礼!」

    刘康永:「陛下!臣之出身……」

    常盛宁:「非礼!」

    刘康永几乎声嘶力竭:「陛下,臣一心为朝廷,为陛下……」

    常盛宁摸了一把自己的胡子,翘着嘴角:「汝,生而非礼也!」

    冷汗打湿了里衣,刘康永匍匐在地上战战兢兢,数十年来,他以「礼」立身,先帝临终前选他作礼部尚书也是因为觉得他通晓礼法,守身持正,能规劝陛下。

    生而非礼,这四个字是逼着他去死!

    常盛宁!他果然是阎罗转世!

    见他这般,常盛宁面上带着笑,心中却只有默然。

    自从决心要辅佐陛下修法,他便暗中派人查阅案卷,他一生都在讼狱事上,自然知道那些层层叠叠的案卷里到底有什么。

    是世间众生蹒跚攀登之痕迹。

    也是世间众生堕入无边地狱之余响。

    想要法不知,除非己莫为。

    用一只手撑着已经不堪支撑的苍老身子,他转头,看向了同样跪在一旁的杨斋。

    「杨大人,男子保家卫国,因此律法就要保护男子。难道兵戎之事唯有男子身在其中?您也曾掌一地卫所,那些随军之妻难道不曾耕种?不曾纺织?那我大雍兵士身上衣衫何来?腹中温饱何来?我朝为何让军户之妻也随军军屯?是为分担军户操练屯田之苦!」

    杨斋看着常盛宁,有些不适地挪动了下屁股。

    「常尚书,女子纵然有些辛苦,可为她们遮风避雨、顶立门户、让她们能够不被劫掠侵扰的,终究是男子。」

    闻言,常盛宁又是一笑。

    「杨大人,女子要躲避的是什么风雨?要守着的是什么门户?是谁要劫掠侵扰于她们?」

    「自然是外……」杨斋卡住了。

    女子要躲避的风雨,从来就是男人啊。

    常盛宁用力地搓了一把自己

    的胡子:

    「杨大人,我大雍一朝忠贞守城之女子不可胜计,您当年为千户时为都指挥林泉麾下,可知其曾祖母蔡氏当年也曾亲自登墙带家中奴仆、城中妇孺守了贵阳城足足三月?不仅能御敌于外,蔡夫人更敢带兵出击击溃贼军,其忠勇果敢,老朽我未必能及*。杨大人,若是蔡夫人当年也遇到一个日日痛殴她的夫君,她又该如何?」

    常盛宁说完,自己又作恍然大悟状,竟自己回答了自己:

    「顺,则死,不顺,则该死。此乃我大雍的祖宗家法!此乃我大雍的男儿气概!于天地无愧!于德行无亏!诸位大人,你们以为老朽说得可对?」

    说完,他的身子晃了晃。

    一声刻漏响,也快到了早朝的时候。

    一直没有开口的李从渊轻声说:

    「常大人,既然有律有例,不如先定下几个例案,至于修法之事,还是要慎重行事,从长计议。」

    「例案?李阁老,我们如何定下例案?看看刑部侍郎卓生泉是如何审问白氏的,他都不把白氏当作苦主!他问的是白氏是否和胡会有过前情纠葛,又问死了的齐氏是不是和胡会有前情纠葛,要不是碍于沈氏的出身,他怕是都要问问沈氏是不是跟胡会有了什么前情纠葛。咱们大雍的堂堂正三品刑部侍郎就是这般审案的!若不是这份案卷要呈递御前,老朽我用我人头担保,卓生泉定会硬生生地给这些女子造出些纠葛出来,再说沈氏并非义勇,而是妒忌!」

    三十七年前,他也想过上书求一个宽仁的例案。

    可结果呢?

    许兵的案卷写的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