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雪暂歇

    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雪暂歇 (第2/3页)

宁摸了摸几乎全白的胡须,淡淡一笑:「国有国法,魏选既然到任便有总揽一方之责,他到任十日不能处置广宁卫求援一事,那要几

    日才够?一月?两月?我等为官本就是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生,既然要朝廷宽限些时日,那宽限之日的俸禄是不是也要退给朝廷?」

    郭昱闻言皱起了眉头,反驳道:

    「常尚书,你也知道,像永平府这般前后拿下了知府、同知的……也只有今年,既然是罕见之事,自然也要酌情处置。」

    常盛宁闻言,摇了摇头,竟然笑了:「哈,我刚刚还想,郭大卿怎么突然为永平知府说话,原来如此,您不是在替那魏知府说话,你是在为周丰源、梁曲等人说话。您这言下之意分明是说,若非陛下执意清查太仆寺、执意清理陈年案卷,也就不会出这等延误驰援之事。」新

    郭昱连忙跪下对着御座自辩:

    「陛下,臣是以为,清查太仆寺一事已经令三法司疲于奔命,此时牵扯甚大,只上月一个月就有上百名四品以上官员被免官去职,至于清查陈年案卷更是、更是纷乱冗杂,不知要牵扯多少官员,臣只怕到时人员调配不及,如此次这等天灾变人祸之事还会发生。」

    沈时晴没有立刻说话,她放下手中的毛笔,向后靠在了龙椅上。

    常盛宁说的没错,郭昱就是趁机让她停下对百官的清查。

    明明在数千里之外有百姓挨饿受冻。

    此时这偌大的武英殿里,她听见的竟然是拨弄算盘珠子的声音

    可真是——

    「皑皑白雪深处,百姓无所求生。高高庙堂之上,群臣自有盘算。原来,在朕的大理寺卿眼里,想要百姓不要被冻死、饿死,最好的法子就是让贪污敛财之辈、草菅人命之徒继续坐大雍府衙、享大雍俸禄、牧大雍百姓。」

    她的声音很轻,语气也很平和。

    郭昱的头重重地磕在地上。

    「陛下,臣绝无此意。」

    沈时晴站起身,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堂堂大理寺卿,不想着如何替朕整肃朝野,惩治无能贪腐之辈,倒是把心思全用在劝朕和光同尘了。」

    这时,吏部尚书李从渊缓声说道:

    「陛下,郭大卿所说也是实情,今冬朝中变动甚巨,地方也是官吏变换如走马,到任官员想要处置政事,也确实要与当地磨合,常尚书所说固然有道理,可父母官就是父母官,不是咱们在朝堂上说一句他们应该如何,他们就能将事做好的。」

    看一眼郭昱,李从渊对着陛下行了一礼。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让户部调派棉衣棉被与粮食送往广宁卫,至于其他,不如容后再议。」

    沈时晴目光沉沉,从几个大臣的身上缓缓看过去,片刻后,她说道:

    「赈灾的旨意召你们来之前朕就已经下了。李尚书,你是不是也以为是朕操之过急,才让广宁卫的天灾成了人祸?」

    李从渊躬身道:「陛下,前永平知府周丰源三年间就从太仆寺巧立名目借出了上万两白银,至今只能追回五千两,臣以为就算他此时仍在永平任上,恐怕也做不好驰援救济广宁卫之事。至于前永平府同知梁曲,也不是什么能赈济百姓的良臣。只是魏选在到任永平府之前乃是朔州同知,又做过山阴县令,当年陛下北伐之时他筹措军粮、促耕促种,也算是一位能臣,且之前并无过错。」

    听见李从渊也给魏选求情,郭昱低着头,无声地出了口气。

    沈时晴没有说话。

    突然,殿门外传来了一阵响动,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