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51章 封建-农耕-田赋-兼并-城墙7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51章 封建-农耕-田赋-兼并-城墙7 (第1/3页)

    从晋-楚长期对峙争霸到第二次弭兵会盟后相当一段时间,驷马战车重视箭射的作战方式逐步因私田产权代替易于被贵族多吃多占、变着花样欺负庶民多出钱粮的井田制,而使战争方式变为步兵变阵为主的近身博弈;基于车战军官-士卒的卿大夫-国人庶民指挥体制也随之崩溃,依附于新兴贵族的门客制度登上历史的主流舞台,世卿世禄体系走向崩溃;基于周礼而效仿楚国自行发展国家制度建设的礼治-法治结合治国的周礼梅开二度,也附会在诸侯普遍称王、建立‘具备本土本国特色的王道主义’而兴起;灭国战争随之重新成为春秋前期那样的主流对抗方式:所谓‘春秋无义战’,了解那段历史时又怎么能被大国忌惮直接在大国重量级间开展全面对抗而保留下少数边界缓冲国的春秋中后期历史所迷惑住呢?那段各国贵族为保全自身家族权势富贵而不大愿意在战场上对敌国次次下死手的战役,根本不值得后世人纪念,更不值得迷惑于其中假惺惺的道德评价与外交辞令——那背后全都是不断耗费民脂民膏供养起自身权势富贵的所谓‘贵族’啊!庶民兵卒因之莫名其妙地牺牲在中原异地争霸战场上的苦难,又有谁体谅过不是贵族的他们的深重苦难呢?啐。

    所有这一切一直在围绕着同一项重点工程开展:削弱世卿权力、减少世袭贵族整体数量及待遇进行,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本该拿来作用在统一天下的帝王霸业上,建立起三皇五帝那样统一号令的国家,实现不朽的功业传承。当然,这会使民众的苦难和机遇都在双双上升,因此而感到地位不保的贵族们愈发喜爱周礼,哪怕是楚国这样的国家——虽然旧周霸权垮台了大半,北土列国都可以自称承续周朝的‘正义之邦’,但毫无疑问,除楚国外,他们国土的扩张都建立在对故周领地的广泛兼并上。这会成为各国世卿贵族们找不到维护自身旧有传统保证的‘天然合法’利益维护依据的理由吗?难道真的对抗不过新兴官僚贵族了吗?

    当然不会。办法终归是有的,不过当年被大家选择性忽视了而已。所谓成也阶级,败也阶级。仲尼的学说作为对周礼梅开二度的开发,未必不可拿来一用——只要加以‘改动’即可。这样做并不损毁仲尼本人的尊严,因为,‘改动’出自他为数众多的门人之手,属于综合意见、共同投票表决过的。所汇总编篡出的《论语》,还有对《春秋》、《周易》、《周礼》、《尚书》等的改编使之合乎儒家子弟们的意见,针对古籍的个人门户之见‘篡改’可是仲尼个人开启的灰暗之门呢~至于仲尼的学生们如何在利用好儒家学说这门半生意半信仰的宝贝飞黄腾达后解释仲尼当年不能在各国拜相实现主张一事,轻描淡写地来句:“先师生错时代罢了~~~俺们现在赶上了各国启用儒家子弟的好时候!”

    当年楚国为何会迎接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的孔子与门生呢?很简单,大利可图,彼时的楚国正需要富有才干的高士指点楚国风云飘摇中新近稳定下来的江山。

    彼时楚昭王在位,他在位前期遭遇吴国伐楚的历史性灾难,郢都被洗劫一空,如同当年犬戎对西周镐京城所作所为一般,楚王畿领地也遭遇到吴师的残暴蹂躏。这件事背后是第二次弭兵会盟后晋国时刻关注中原局势,担忧楚国再度休养生息后发育起来所使的诡计:楚大夫申公巫臣逃离楚国后入驻晋国为臣,对母国君臣心怀怨恨的他借机劝说晋国君臣派遣他出使吴国,因此吴国在本来擅长的水师作战之外,又因晋使巫臣的到来同时掌握了晋国与楚国两国特色的驷马车战技巧,开启吴国长期吸引楚国火力的南方泽国争霸战争。晋国当然乐意作壁上观:二度弭兵盟约中可没有吴国在内,晋国当然可以和齐国一样躺着休息啦。这件事主要发生在赵鞅执政的时期,就……都懂得,晋国卿族外来户们正加强内政革新收拾公族大夫们呢,姬晋后裔只是不再能占据高层三军六卿内的优势地位,但在中下层大夫中,公族子弟们优势并不低,随时有卷土重来、剔除‘外来户’的可能,作为晋国‘尚贤’主张而暗地扩大自己与盟友家族权势的执政赵鞅来说,这个漫长的和平机遇期可不能错过!

    同时期的仲尼带着弟子游历诸国,晋国是进不去滴~并非他不够贤能,而是因为他不是赵鞅认可的‘那种贤能高士’,既然不符合赵鞅口味,一切免谈!而楚昭王在迎接仲尼时,收复失地已过多年,自己也到了执政生涯的中期,吴国未灭,大仇未报,这种压迫感始终令楚昭王内心不安,所以才有迎接北土闻名遐迩的高士孔子来执政楚国的想法。起初,双方的交流还算和睦;后来,听着听着就不对味了——楚国也不是不能接受精神上奉行周礼的客卿令尹休整楚国风俗,毕竟故申公巫臣叛变的宗族丑闻实在太难听了,楚国子民是需要被礼仪教化一遍,荡涤灵魂,这样才好增强楚国内部凝聚力。可听着听着,楚昭王觉得眼前这个六旬老头根本不愿意帮助他在富国强兵方面的主张,貌似是担心他会率领强大后的楚国进攻周室,吞并北土诸国——俺楚蛮子不识礼仪,可你文明礼仪之士怎么能不识‘大体’呢?既然想执政楚国实现个人主张,怎么不向着楚国利益一心一意谋划呢?授予你这老头儿的即使不是令尹也是左尹或右尹,全是楚国顶级三相职,怎么能给有二心的人呢?于是楚昭王和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