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51章 封建-农耕-田赋-兼并-城墙7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51章 封建-农耕-田赋-兼并-城墙7 (第2/3页)

仲尼老头眼神不对的老忠臣子西交换意见,子西也很不爽,直接建议轰走花花肠子的白胡老头——对方学问高深,言辞深沉复杂而多夹杂隐语,如果怀有二心阻碍楚国进军中原扩大疆域,着实难察觉,放任他获得大片的楚国内服封地,其门人子弟前来将会归附在有长期供养的地方,这样的话楚国难保不会从内部被周朝人文化瓦解,善待他送走就完事了,这年头楚国国运多舛,少结仇,做做顺水人情算了。

    呵呵,即便如此,后来的仲尼门生们对此还是‘耿耿于怀’:到手的学派自留地被子西‘搅黄了’,这子西可真是个小肚鸡肠的混蛋!

    事实上子西作为楚国杰出的宗室子弟与昭王庶兄,人品和政务素养可谓当世少有的贤才,只是不如仲尼那般会卖嘴招纳门生而已——其生平本可以享有楚王之位,却毅然拒绝选择维护楚王室继承秩序,终生只做楚国忠臣。究其原因,作为令尹,怎么也不合适再过度招揽门徒扩大自己的主张,不然就有觊觎君位的嫌疑了。按照宗室子弟忠于家族与本国的忠诚据实直言对所谓外邦高士孔子,完全符合其个人立场与形象。反倒是酸腐而包藏祸心的仲尼门生怨恨子西不准对方允许本门学说的思想广泛渗透进楚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算是‘狭隘’,这不完全是在扯淡吗?难道仲尼弟子会在其造成楚国内乱局面时一定出手制止且是成功制止晋、郑、宋等实行周礼制国家对楚王国的瓜分吗?根本不可能!要求一国之相且为宗室王族出生的第一贵卿公然允许外来文明的全面渗透,和逼迫子西做‘卖楚贼’有什么两样?!申公巫臣叛国的恶例在先还没过去一代人的记忆——这可是标准的儒家驳斥悖逆不赦大罪,反倒要让子西就要步其后尘???

    儒生的脑回路着实令人质疑,按照‘违背常理,非坏即傻’的判断原则,这群儒生要么是一群想做官想疯了的官瘾官迷,要么是深信人类文明大同而慷慨到会从瓦德西元帅处请来威廉二世照片供奉在家的N姓家奴。由此可见,深深嵌合官僚主义的儒家子弟灵魂深处缺的是庇护他们四处狂吠的强主,而非现行制度下在提倡他们主张的弱国君王。凡是能‘赐予’他们体面而稳定生活保障的封地赏赐的君主,都是积极向善的君主;而维护自身传统安定秩序而不欢迎他们进入本国布道的王公大臣,权势无论多高,都是世俗政权中的蠹虫——即使不是,也要扭曲一切可以被记载的典籍而篡改后世人的记忆。

    太可惜了,互联网的时代,丑恶的利益之徒们,其嘴脸无论粉饰多么厚实的腻子粉,都会暴露得一览无遗。

    更何况仲尼入楚倘若成功,后面作为仅仅帮助楚国中兴却不能制止楚国北向霸业,尽数消灭周朝子邦与周室,绝灭北土诸国的社稷传承,发生这种情况时,所谓后来的儒家子弟会如何‘歪曲记载’和‘美化’本门学说呢?答案看看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就知道了。啐。

    如果真的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回事,仲尼从根本上就应该断绝楚昭王遣人为其解围后要求他和门生子弟常驻楚国的可能,拒绝仕楚为尹的所有可能,保全周朝各邦之国的存续与周室的体面!怎么能因为物质奉养和学说传承的诱惑从事极有可能危害母邦周朝全体国家的事情?!简直是大逆不道!若不是子西这种立场坚定的卫国护统的保守倾向名相站在楚国角度斥责仲尼一派的投机企图,后世于楚、于周、于儒家本身都是极为羞耻的历史——就像北孔不随宋室南下、反而转去侍奉金朝一样,徒增笑柄!

    那么后来的楚国领地下又为什么会最终掀起大量本来被抗拒入楚宣教的仲尼门生呢?刚才提到过仲尼门生有意‘唱歪经、念邪道’,这种利益媾和是如何从关东大地刮进楚国的?最是沉重当数后来吴起变法时被楚悼王、肃王两父子联手坑害的两次世卿贵族们了。那一波针对所谓被吴起定义为‘庸碌卿族’而下调待遇、继而又被诛杀七十多家贵族们,他们中多为楚王族旧王所衍生的王族/公族卿大夫,结果被急于加强中之央集权与王权的新生代国君一波团灭,这种景象怎么能让人内心平静?看在眼里,痛在心头,疑祸将及己身,剩下的世袭贵族们当然会冷笑着与王室离心离德,楚王就此也便成为了孤家寡人——为了在新时代稳固传统世袭贵族们的家族利益,他们门下纷纷使劲浑身解数对抗企图继续加强集权的楚王,招揽门客和推荐任用地方基层官吏时选择儒家子弟,自然是在北土诸国验证不爽的老办法了,楚国旧贵族们拿来便用,也没什么不好。至于北土的关东诸国那里,旧贵族更多,而且依照各国公室同宗子弟更易平庸化的定律,在变法图强的战国时代大背景下,凡是公族大夫族群昌盛的地方,儒生们最起码能够拥有一席之地。像田氏代齐后分封同宗七十二人占据全齐七十二座城邑大夫之职位的风骚做法,更是让鲁国的儒生们将齐国当作第二故乡看待:俺们学说终于派上大用了!

    分封一时爽,集权火葬场。权力这种东西,赐予旁人简单,收回手中就难,热力学熵增定律早已为人类揭晓这个道理。

    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同样是人间经典,儒家子弟们的人生际遇是如何同仲尼分成两种截然不同走势的呢?儒家子弟联手篡改的核心学派精神是哪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