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猜想

    15、猜想 (第1/3页)

    天赋和灵性实在是很不讲道理的东西。

    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决定一个演员上限的恰恰就是这种不讲道理的东西。

    【沉进去就好了】。

    对周迅来说,表演就是这么简单。

    构建好心象之后,把一切交给本能就完事儿了。

    因为她就是李米。

    景恬对此表示无法理解,并且打出了很多的小问号。

    然而看着李清一脸恍然的模样,她也跟着点了点小脑袋。

    原来如此!

    啊,原来是这样啊!

    所以到底是哪样啊?!

    …………

    别跟文艺青年说话,太特么累!

    他们喜欢拟人,喜欢比喻,喜欢追求的是一种感觉。

    感觉到了,什么都不用说,直接就懂了。

    就是那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感觉。

    就很烦!

    偏偏剧组里这种人还扎堆。

    周讯、李清、王彦辉、曹宝平。

    曹宝平还好。

    但是一个能写出《李米的遭遇》这种爱情故事的导演,他的骨子里必定是有着文艺青年的基因的。

    就像此时,电影还没开拍多久,剧组的主创正聚在一起讨论一个让景恬感到特别无语的问题:《李米的遭遇》要不要改名叫作《李米的猜想》。

    遭遇?

    猜想?

    有什么区别吗?

    无法理解。

    景恬默默吃着瓜子。

    坐在她旁边的李清正把瓜子一粒粒剥开,放在纸巾上。

    第一個提出改名想法的是电影的监制陈国复,戴着个黑框眼镜,留着小胡子,颇有点儿艺术家的范儿:“我觉得【猜想】更好一点儿,【遭遇】的话,太直给了,少了点儿含蓄的意味儿。”

    他说着两只手伸出,一上一下,比划了个手势:“就这种空间被压缩了。”

    曹宝平不置可否:“我不这么觉得,我要的就是那种极端的撕裂感和震撼力,如果换成【猜想】,那就削弱了这种真实感。”

    陈国复摇头道:“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尤其咱们这部电影还是一部有关爱情的文艺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