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沸腾了

    151 沸腾了 (第2/3页)

调整,河源入股股东的利益将会得到相当的保证,对于第一批股东,我们可以实施一年后股转债权利,换句话说,一年后股东可以将自己投资的额度转成借款,由公司在三年内进行偿还,股转债后年息按百分之五单利计算。”

    由于手里缺乏硬通货,高建武在平津赚的钱基本上大部分就在当地花掉了大部分,变成了大批物资。

    所以河源开办的这些企业现在都等于是空壳子,急需注资才能快速运转起来。

    这是起步资金方面的需求,另外一方面,高建武也深知完全公办,很多弊端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塞几个私人进入公司经营班子中,看起来短期是比较难管理,但是通过这个小股东的制衡,原来出现的弊端中监督这块就会少很多。

    权衡起来,那是利大于弊。

    所以高建武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利用自己在河源自主决策的机会,先行摸索一条路来。

    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不少公私合营的企业出现,当然那种国统区的公私合营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同高建武的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长官,第二个问题,参事有什么要求和限制吗?”

    “基本要求是要有民族意识,支持抗战光复我河山。”

    ......

    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将高建武都问得满头大汗,看到高建武好说话,场中有些人的问题就越发尖锐和大胆,亏得高建武对这个时期政策还算是了解比较深入,所以才能回答那么的问题,换成是沉泉,估计一个问题都答复不了。

    总算通过一个小时的问答,大家终于跟上了高建武的节奏,了解到了河源当前的主要施政方针和政策。

    这次河源光复何止不是坏事,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大好事!

    经过一番耳红面赤的争论甚至争吵,大家总算推荐出来3位参事,一位是教育界士绅,叫冯范如,如今是河源县学校校长。

    一位是地主代表,手头有一千多亩地的孙敬寅。

    第三位就是商界代表赵璧城。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就是卢开富和赵璧城争夺这个商界代表,俩人各有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