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兵棋推演

    379 兵棋推演 (第2/3页)

力在战前全部转移到海峡对端的荷属苏门答腊重点防守。

    由于该岛非蓝军所有,相对来说,蓝军没有攻击的理由,为红方留下转圜壮大的余地。」

    丁伟根据李云龙的进攻进行了全面退守的应对,从场面实力来看,丁伟这个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没有太大毛病。

    「第二阶段,蓝军东西俩线进攻,由于红方弃守,蓝军东西俩线进展神速,预计1个月时间完成对东西线沿海和沿公路线城市的占领,接触战将会给红方伤亡3个团到5个团。

    由于未歼灭红方主力,蓝军方面采用重要节点式防御,即在中心城市以师旅驻守,第17印地步兵师驻守巴利文,第20、第23印地步兵师、第254印地坦克旅驻守瓜拉隆(吉隆),第26印地步兵师驻守狮城。第26印地步兵师驻守瓜拉丁,第19印地步兵师驻守关丹。

    第33军、第15军和第50坦克旅组成俩个机动作战兵团,其中第33军和第50坦克旅以巴都牙为驻地,同瓜拉隆驻军负责北部区域清剿,第15军以柔府为驻地负责南部区域的清剿。

    每次扫荡出动的部队规模不低于1个整编师,配合海军和空军直接支援。

    其中以第254印地坦克旅和第50坦克旅为核心,混编1个装甲运输车步兵旅,编制为俩个机械化作战兵团,实施单日200公里范围重点打击,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团级以上建制红方部队,实现发现即摧毁。

    早期红方部队集中化较高,通过侦察机搜索,前期清剿预计给红方造成5-8个团的损失,压缩红方作战部队的集中建制规模。」

    李云龙对于机械化大兵团远距离奔袭作战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和实战经验,他的这一个招数,直逼红方软肋,缺乏空中支援,缺乏对抗坦克部队的有效手段。

    丁伟和大旅长、孔捷等人被李云龙这俩个机械化作战兵团的战术一下子也弄得没有脾气。

    仗打到这个时期,留在半岛的部队损失一半都不奇怪,毕竟战力方面全部落入下风,而早期红方部队没有经过毒打,各级指挥官都不会高度重视游击战的价值,应该有不少指挥官选择死战方式。

    只要在巨大的损失目前,他们才会接受现实。

    「红方残余部队进一步分散作战,在丛林实现营以下游击作战方式,弹药物资补充,以苏门答腊岛小规模偷运方式,对半岛游击作战部队进行弹药补充和人员补充。

    开展大规模交通要道的夜袭战,反侦察战和针对蓝军岗哨的麻雀战。

    依托可靠的橡胶园、香蕉园群众基础,接近城市附近,针对蓝军小规模部队展开持久的游击战,以分散作战持续扩大蓝军的伤亡。

    由于半岛热带丛林较多,蓝军对于分散游击的红方无法彻底剿灭,

    红方将在丛林中坚持作战。

    同时开始发动群众在占领区大规模抗议。」

    丁伟反击的力度有限,经过众人的讨论,如果没有外部的干扰,这个游击战争至少要坚持五年以上才能取得显着效果,游击战争每个月能展开十多次有效行动,歼灭蓝军两三百人的话,一年下来可能造成蓝军两三千人的伤亡,当然,考虑双方的战力,红方伤亡不会比蓝军少。

    如果能够持续不断,5年造成蓝军一万多人伤亡还看不到剿灭红方的希望,那这场战争基本上就会回到谈判桌上。

    「蓝军开始对苏门答腊进行打击,太平洋舰队更加严密封锁海峡来往船只,空军开始对苏门答腊军事目标进行打击。

    与此同时,联合荷军展开联合行动,抽调第15军和第50坦克旅,配合荷军3到5个师,一支特混舰队,在苏门答腊进行登陆作战。

    联军分成俩路,一路从杜迈登陆,一路从瓜拉丹登陆,第一阶段战略目标是占领海峡沿岸,截断对半岛的军事支援,同时占领苏门答腊油田。

    由于具有坚固港口防御工事,联军方面经过一个多月的轰炸,破开了港口大部分工事,然后登陆大军在空中轰炸和舰炮支援下强行登陆。

    轰炸和舰炮摧毁了红方炮火支援,登陆部队面对红方地面部队的反击,以一个步兵旅代价完成浅滩登陆,将大炮和坦克输送上岸后,红方只能节节败退。

    这俩次阵地战,红方防守部队投入,步兵方面不低于6个团以上,炮兵方面至少投入2个炮兵团,战役以红方损失全部炮兵和半数以上步兵结束。」

    李云龙的这个假设不是空穴来风,战争的进展极可能变成多个主体的争端,到了这个程度,黄清源他们可能要面对更多的敌人了。

    「面对蓝军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