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司隶风云 第112章 洛阳行

    第二卷 司隶风云 第112章 洛阳行 (第2/3页)

    从安邑渡黄河走渑池一路往东,十天后,庞大的洛阳城遥遥在望。这一行人对于神京洛阳的向往是超过后世那个时代对任何圣成的。卫宣也不例外!

    洛阳和后世的北*京城称为四九城一样,洛阳也有个别称叫做九六城,与北*京的以城门数量命名不同,洛阳城东西长九里,南北长六里,城池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城内宫阙林立,人口更是多达百万。

    卫宣从内心里是佩服古人智慧的,这么宽阔的城市和庞大的人口,如何进行管理真的考验人。虽然可能洛阳城大大部分人口是生活在城墙意外的外廓的,就算城墙内只有三十万,这么多的人粮食、蔬菜和淡水的供应以及消防安全每一个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然卫宣最关心的还是洛阳周围的地理形势。

    当然有关洛阳八关如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等,卫宣只知道一个大概,剩下的具体位置和防御情况需要锦衣卫们去获得更加详细的情报。

    当年董卓被迫西迁,除了关东联军控制了关东大部分区域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盘踞河东的白波军和汾河流域的于夫罗偷袭长安断了他的后路。现在河东的白波军并没有做大,而且归顺了朝廷,不知道会不会有巨大的蝴蝶效应。若是到了那个时候董卓在李儒等人的附着下硬杠袁绍等就好看了。

    当三丈多高的城墙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卫宣感叹洛阳城胸围的同时也在为它即将到来的惨命运而担忧。如果有可能卫宣想保住这里的一切,哪怕是一花一草。

    卫宣一行人是一起进入洛阳的,但进城之后,就分开了,卫宣带着蔡琰和随行的十几人前往大姊夫钟繇家。其余人先行去早就准备好的府邸安置。

    卫宣如此安排除了担心钟繇家住不下之外,也担心他责怪自己太招摇。

    钟繇今年即将四十,也是一个基因极好的美男子。早年也曾经为议郎,后外放为杨陵令,不就称病归家,后又被三府征辟,现为廷尉正,品秩虽不高却权力很大。

    关于钟繇还有个小故事,说是小时候他随父亲前往洛阳,路上遇到个相面的道士,他说钟繇将来贵不可言,可惜要注意落水,钟繇的父亲当然是不信的,结果没有走十几里钟繇居然真的跌落河水中差点淹死,他和父亲大奇,于是返回去问那道士。

    那道士说此子与三河有缘,然后就不肯多说, 钟繇的父亲于是带着他前往洛阳求学,洛阳属于河南尹,后来娶妻河东卫家女也是受到了这个三河有缘的影响。

    而在卫宣的印象里,这位曹魏的台柱子可谓是大器晚成一直活到将近八十岁,那么三十多岁的时候称病多半是假的,估计也是年轻见不得朝政腐败。

    钟繇作为廷尉正,在洛阳是有集体宿舍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