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心里有事的人

    第二百三十九章 心里有事的人 (第2/3页)

出来的一块地,一间大房子建在这里,有点像个大仓库,有四五个夫人在这里忙碌着印刷,她们工钱一月是一百钱,对寻常农户来说一月一百钱也不是小数目,她们印刷也格外卖力。

    而这个仓库也由李玥招收的这个丫头在做事。

    张阳拿起一册书翻看着,如今村子里只印一册书,印的也都是红楼的故事。

    纸张还是不够坚韧,表面也很粗糙,有点像是后世澹黄色的软纸,就像是后世那些地摊租书,那些书都是厚厚一本用的都是这种颜色暗澹的纸张,自己造出来的纸比那种纸更加的粗糙。

    “公主殿下,已经核对过很多次,没有错字。”

    “知道了,你让人把印好的书都搬出去。”

    “喏。”

    张阳抬头看了看,“她还学得挺快。”

    “一点就通,办事也麻利,最重要的是她没有牵挂。”

    “你打算把她培养成什么样?”

    李玥来回走了两步,又站定,“我也不知道,想着先教她算盘,但我不打算收他做弟子。”

    张阳皱眉道:“所以只是让她帮你打理一些寻常事务?”

    李玥点头,“我没这么多时间。”

    “也是,你自己也在学习的阶段。”

    六百多本红楼放到了村口,上官仪纠结道:“一册书有上百页,上百张纸在长安城的价格也不低。”

    张阳笑道:“我们卖的就是平价书籍,一册书的价格一百文。”

    听到这个价格上官仪剧烈咳嗽了起来,咳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气,“张侍郎可知这么一张纸在长安城是什么价格,光是墨的价格都回不去本钱。”

    ….李渊也没说什么,拿了一册红楼便离开了。

    张阳目光盯着他离开,好似太上皇也没打算付钱,心中愤慨了几秒便作罢,算了就当被抢了。

    “夫君就喜欢做这种亏本生意。”李玥笑着道。

    “本就是张侍郎的东西,在下也不好多言。”

    上官仪说出这话,摆出一副你高兴就好的神情。

    李玥小声道:“之前让王婶准备的石油都用完了,坊间也不好买到这个东西。”

    而且这种油墨用来还有一股怪味,不闻还好,闻了之后有些呛人。

    倒是油墨干了之后会好很多。

    也不能光靠王婶一点点采买,还是需要一个能够长期提供石油的渠道。

    张阳找到何必,这家伙见多识广。

    何必皱眉道:“石油?石头榨出来的油吗?没有听说过。”

    张阳解释道:“我之前在国子监看书,汉书有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燃。”

    正嗮着草药的孙思邈解释道:“你说的应该是水经注上的东西,《博物志》中也有记载叫作石漆,班固的记载是来自泽上有火的记录,一种浮于水上,烧之火上事物。”

    对石油的利用记载很多,几千年前甚至有记载用石油来建房子的,当作一种黏合剂,还有防水的用途。

    到了宋时就有提炼石油来用作勐火油的。

    到了明代写《梦溪笔谈》的沉括说出了此物将来必有大用的话语。

    张阳揣着手凑到孙思邈身边,“孙神医,这石油出现在地理志常见,药经少也有记录,您老也有研究。”

    孙思邈整理着草药,“那是你读书少了,坊间也有人将其用于治病,贫道有所耳闻,也略有涉猎。”

    “孙神医还真是见多识广,可知哪里有此物?”

    孙思邈抚须道:“这东西一般都在水泽地中,而且地中一旦出现这东西,那块地便不能用来种地。”

    张阳思量着,“长安附近我倒是没见过这种地。”

    孙思邈说的应该是暴露在表面上的油地,一旦有石油出来,这种地便不能用来耕种。

    “两年前吧,贫道在陇右一带见过这个东西。”

    “可知在何处。”

    孙思邈索然叹息,“给图,贫道指给你。”

    让上官仪拿出一张关中地图,这图画的很简陋,顶多有一些县名,还有画有一条条线用来标注成河流。

    瞧着孙思邈指着的地方是河西道肃州附近。

    何必瞧着这个地方,“听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