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愚痴纯良

    第二百四十九章 愚痴纯良 (第2/3页)

世家门阀和那些大族掌握着书籍资源来控制读书人。

    绝大多数的书籍传播也都靠着这些书贩。

    书籍承载着知识,传播书籍也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传播学也是一门学问,人类的传播行为一直都在变化,在这年头的传播媒介全靠人们口耳相传,掌握传播途径的官府大多也都是贴一张告示了事。

    一边考虑着来到朱雀门口,就见到了张大安。

    这小子正站在门口狼吞虎咽吃着一张饼。

    张阳上前道:“没吃早饭?”

    他刚要说话,又像是被咽到了,不停拍着自己的胸口。

    张阳气馁道:“把背挺直,跳一跳。”

    原地蹦了两下,张大安这才缓过气,“来得着急,这才在门前吃饼,失礼了。”

    “不妨事,去见过老师了?”

    张大安点头,“昨夜就住在村子里,天不亮就起床来长安城,怕误了时辰。”

    从骊山到长安的路程来算确实要天不亮就起床,赶到长安城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而且正好是城门开的时辰,也是上早朝的时辰。

    之前上官仪在弘文馆任职也是这么过来的。

    再看张大安窘迫的模样,张阳笑道:“你怎么还穿着这种粗布衣裳,在东宫任职也要穿得体一些。”

    张大安拱手道:“父亲说了我是一个笨人没什么大本事,该是什么模样就要什么模样,我和其他孩子不能比,他们的本事远比我大得多。”

    看他手里还有半张饼,张阳惆怅道:“先吃完这张饼再进去吧。”

    张大安笑着把饼收入怀中,“现在就进去吧,想来太子也该下朝了,这半张饼我可以等饿了时候吃。”

    张阳又笑又摇头,愚痴的孩子总是纯良的,老师把大安教导得不错,这种孩子虽然会被欺负,至少不会走歪路。

    跟着他走向东宫,张阳又问道:“以后我也在东宫任职,在东宫要注意一些什么?”

    张大安又道:“以前在李纲老先生在的时候,太子听课之时不能打扰,现在老先生不在了一切都听太子吩咐。”

    又看了看张大安的神色,这家伙还是憨憨笑着。

    走入东宫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在这里了,在这里还有一个人,乍一看好像之前见过。

    李承乾连忙起身道:“父皇已经下旨了,任你为东宫舍人。”

    张阳点头道:“即为东宫舍人,在下掌东宫辞见之礼,及承令劳问事,以后太子殿下但凡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可要批评殿下了。”

    李承乾爽朗地笑着,“那是自然,还有这位是长孙冲。”

    张阳客气地行礼,“见过长孙公子。”

    说话间张阳又看向张大安,他已经在收拾东宫的杂务了。

    李承乾解释道:“大安是个热心肠的人,这东宫的繁杂事情他都会帮忙。”

    张阳低声道:“大安是老师的孩子,他时常说自己笨,我倒是很欣赏他务实的精神。”

    “务实?”

    张阳点头道:“做实在且行之有效的事情。”

    长孙冲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长孙公子学识渊博,在下佩服。”

    看张阳如此客气的模样,长孙冲想要再说什么也只好作罢。

    要说读圣人典籍还真不如这些门第子弟来得多,再怎么说他们也是读着这些书长大的。

    李承乾重新坐下来,“当初高履行在礼部自作主张,派出使者去吐蕃想要交好松赞干布,没想到出了这等事。”

    张阳站在一旁低语道:“高履行公子的出发点是好的,这也是为了社稷,为了边境安宁。”

    长孙冲双手背负走了两步,“如果扣押的使者那便好了,如今安排在吐蕃的探子来报说是要向大唐求取公主。”

    听着李承乾和长孙冲的讨论,张阳思量着大唐和吐蕃的纠葛早在李渊即位时就开始了,在河西与陇佑一带经常有吐谷浑和吐蕃人来袭扰。

    好在平定的中原之后,朝中才能空出手脚来整顿边关,平定凉州和玉门关,这才稳住了边疆。

    张阳不自觉道:“吐蕃这么快就打算来求取公主了?”

    长孙冲道:“一直以来与突厥和其他边陲诸国和亲的事情都有,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