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世民的财务状况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世民的财务状况 (第2/3页)

孤谨记郑公教诲。”

    “嗯。”魏征满意地点头。

    终于等到了魏征离开,李承乾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今日郑公教的文章属实太过难懂。”

    张阳面无表情点头,“我都快睡着了。”

    李承乾爽朗地笑着,“其实孤也快睡着了,原来你和孤是一样的。”

    差生和差生之间总能建立起莫名的友谊,因为大家的理解能力都在同一水平上。

    “以前也有与孤年纪相仿的人,在孤面前卖弄学问,偶尔念诵几句让别人觉得他充满才学,孤看得出来其实他都是出门前硬记下了几句,便念了出来。”

    “确实有这种人,他们只不过想让别人觉得他们很有学识。”

    李承乾用力点头,“没错。”

    张阳目光坚定回话道:“长孙冲就是这样的人。”

    “长孙……”李承乾突然剧烈咳嗽了起来,“长孙公子平日并不会太过表露自己的才学。”

    “太子殿下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心小人。”

    李承乾拍了拍手,让东宫的下人搬来一张桌案,矮脚的桌案上垒着一份份的卷宗。

    “就像你之前说的要从了解开始。”李承乾拿起其中一卷,“这是这些日子宫中的用度卷宗,孤特意让内库的人搬来。”

    张阳也拿起一卷,“太子殿下是想从皇宫开始,然后再了解长安城?了解关中?了解中原?一步步脚踏实地确实很好,恭喜太子殿下有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我们先看看这些卷宗,如何?”

    太子能学是好事,肯去了解一件事就能找到出发点。

    张阳打开手中的卷宗看着上面的内容,原本的笑容逐渐消失,慢慢变得凝重。

    李承乾则伏着头盯着卷宗上的内容。

    “太子殿下。”张阳拿着这份卷宗疑惑着。

    “怎么了?”李承乾抬起头。

    把卷宗铺开在李承乾的面前,张阳指着其中一条,“贞观三年四月二,陛下宴请左右武卫将领所花三百贯。”

    李承乾看着道:“对呀,三百贯。”

    张阳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下官多嘴问一句,一顿饭三百贯?咱们陛下吃的是什么?”

    李承乾琢磨着,“孤也不是很清楚。”

    “咱们长安城的物价有这么贵吗?吃的什么酒肉?能一顿饭花三百贯,这合理吗?”

    “或许父皇还有银钱花在了别的地方?”

    “太子殿下请看这里。”张阳指着另外一条,“贞观三年中秋,陛下在太极殿摆宴酒肉餐食花去六百贯九十三钱,咱们陛下中秋吃什么来着?”

    李承乾沉吟半晌也说不上来。

    难怪媳妇会说家里不加以管束会乱。

    这就是皇后给自己的媳妇的建议。

    有李世民这老丈人乱花钱的前车之鉴,看来长孙皇后没少忧虑。

    真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原来媳妇的变化来自做皇帝的李世民乱花钱。

    我的一天五十文呀。

    张阳一肚子火气,要不是看李世民是皇帝的面子上,现在很想提着棍子去找他好好理论理论。

    “你这是什么表情?”李承乾诧异道。

    张阳收回一脸的愤怒,“或许陛下没什么金钱观念吧。”

    李承乾解释道:“不过这些宴席都是必要的花费,孤也看了其他的账目,在平日里宫中用度都很节俭,只有在各种宴席上,父皇才会如此花钱。”

    张阳一脸的惆怅,“那也不能花这么多呀,我建议太子殿下可以进谏进谏。”

    “进谏什么?”

    “进谏陛下不要在宴席上花这么多银钱,咱们东宫都穷成什么样了,胡椒吃不起,宣纸都买不起,日子可太艰苦了。”

    李承乾的眉眼使劲抽了抽,“要不还是看看别的卷宗。”

    其余的卷宗上讲述的都是皇宫内的安排,比如说宫女几何,太监几何。

    整个皇宫中光是这些就有近千人。

    这还是几经减少的情况下。

    “太子殿下不要光看,要记笔记,划重点。”

    李承乾愣愣点头,“明白了。”

    陪太子看书也是一个长见识的过程,可以看到李世民在财务上有多么的离谱,也能看到上千人打理整个皇宫。

    看书到午时,也到了吃饭的时候。

    张阳放下书卷按了按眉间,“太子殿下不要看太久了,看久了对眼睛不好,我做两个菜,咱们一起吃点。”

    李承乾扶着自己的腰站起身,“孤准备一些酒水,你与孤好好喝一顿酒。”

    “既然太子请客,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

    “哈哈哈,好一个恭敬不如从命。”

    东宫的食材不多,就只有半只已经杀好的羊,这头羊刚过世不久,还热气腾腾的。

    改刀做个烤羊,省事又能下酒。

    李承乾拎着俩小坛子酒水上桌,羊肉就在一旁烤着。

    酒水下肚,话语便打开了,说起了当初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那时候的李承乾也还小。

    只是太子殿下的酒量很不好,羊肉一口没吃,光是喝酒就醉得有些飘了。

    “太子殿下,要不休息会儿?”张阳试探着问道。

    “嗯。”李承乾晃晃悠悠点头。

    确认了太子醉得神志不清。

    也没让李承乾去休息,张阳当场写了一首诗,也不知道当初李商隐写咏史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好在自己当年读书死记硬背。

    张阳把写好的诗递给张大安,“大安,这是太子写的诗,你让人交给陛下。”

    张大安挠了挠头,“这不是你写的吗?”

    张阳撕下一片羊肉吃着,“什么我写的,这是太子写的。”

    “可是我明明看见,你亲笔……”

    “闭嘴!”

    张阳打断他的话。

    张大安点头,“哎。”

    “把你刚刚说过的话全部都忘掉。”

    “哎。”

    “把你刚刚看到的也全忘掉。”

    “哎。”

    “记住了这诗是太子写的,太子为了向陛下进谏,希望陛下从此节俭不要乱花银钱。”

    “知道了。”

    ……

    张阳每说一句话,张大安便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