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急疯了的李泰

    第二百五十八章 急疯了的李泰 (第2/3页)

“之前在整理礼部的卷宗的时候发现过这个和尚的消息,那时候在吐蕃人手里,后来松赞干布把他放了,没想到他在西突厥,这唐玄奘还真是多灾多难,在吐谷浑还没待久,吐谷浑发生了战乱,落在了吐蕃手里,好不容易从吐蕃人手里出来,又落到了高昌手中。”

    李玥单手撑着下巴,另外一只手拿着笔,“既然落在了高昌手中,是不是应该听凭夫君发落?”

    张阳满不在乎摇头,“我管一个和尚死活做什么?”

    李玥思量半晌,很认同夫君想法,继续看书。

    又检查了一番水管,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来到屋内隔出来的一间浴室,打开水阀,清水便从竹管口中流了下来。

    张阳捧起一些留下来的清水,虽然水流量不大,为了过滤在水管的上方放了不少的石子,这才控制了出水量。

    家里终于有了浴室,夏天有凉水冲澡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生活水平终于又提高了一步。

    “驸马,东宫来人了,说是太子请见。”

    王婶站在门外讲道。

    张阳关好水阀,这才走出门,临走前嘱咐道:“媳妇,家里的水管可以用了,以后我们生活用水会方便很多。”

    李玥不乐意地瞧了瞧屋顶,“那还不是要把水桶提上去,把水倒入大水桶中,夫君要是提桶时受伤了怎么办?”

    “我们一次储水至少能用三天。”

    李玥点着头,小脸上还是写着不乐意。

    淋浴是一个情怀,从上方的流下来的水可以更好地把身体干净,等天气热的时候冲一个凉是最舒服的。

    张阳收拾了一番衣衫,走出家门见到张大安。

    张大安皱眉道:“太子说是有事要和张侍郎商量。”

    “夫君记得买些黍米回来,家里的就要吃完了。”

    听到媳妇的嘱咐,张阳跟着大安走向朱雀大街。

    “太子这两日如何?”

    “太子啊。”大安犯难地挠了挠头,“太子这两日好似不太好,到了东宫就知道了。”

    脚步加快了不少,从朱雀大街一路往北走到朱雀门,入了皇城,再加快脚步来到东宫。

    此刻东宫内静悄悄,殿内只有李承乾一个人。

    见李承乾抱着酒坛子醉醺醺的模样,张阳停下脚步站在殿外,“大安。”

    “在。”

    “准备一些热水,再拿布巾给我。”

    “这就去办。”

    大安这人木讷老实,办事倒是麻利,他指挥东宫的下人烧热水,再准备布巾。

    张阳提着一盆热水走入殿中,用滚烫的热水浸湿布巾,使劲擦了擦李承乾的脸。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睁大双眼接过布巾又往自己的脸上擦着。

    “太子殿下现在觉得如何?还头晕吗?”

    “孤好多了。”李承乾抖擞抖擞精神,提神站起身。

    “今日郑公没来讲课吗?”

    “郑公早晨来过了。”李承乾放下浸湿的布巾,“你放心,郑公不知道孤今日喝酒。”

    “那就好。”

    张阳放心地点头,又有些不解,“太子为何酗酒呀?难不成……”

    “你不用问了。”李承乾打断道:“孤这两日整夜睡不好,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孤能写出此等诗句,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多好诗句呀,太子大才。”

    张阳赞叹,反正要一口咬定太子写的,谁让你父皇乱花钱害得我零花钱只有五十文了。

    “当初臣在崇文殿读书,也看过一些典籍,不少先贤前辈也勤俭,更是劝他人勤俭,当年穆公有言,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孤知道这些,出自韩非的记录,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矣?这是当年秦穆公与戎王使者的交谈。”

    听着这些话,见李承乾如魔怔般目光。

    “太子殿下,你怎么了?”

    “孤……孤也不知道怎么了?”李承乾愣愣自语着。

    “大安!快去太医署,太子病了,好像魔怔。”

    “不!孤没有病!”李承乾抓着张阳的手臂,“你告诉孤,孤现在又为何写不出这样的诗句了。”

    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张阳挣开他的双手,“太子殿下,其实写诗这个东西是需要灵感的,并不是说想写就能写出来的。”

    李承乾苦笑道:“以孤的才学,怎能写出如此诗文,再者说灵感?何为灵感?”

    “所谓灵感说得浅显一些就是有感而发。”张阳慢声解释着,“当初臣与太子看宫里用度,无不感慨陛下宴会之奢侈,这才会写出这等诗文,这都是有前因的。”

    “孤有些明白了。”

    总算把李承乾忽悠住了。

    “说不定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