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都会好起来的

    第二百八十五章 都会好起来的 (第2/3页)

李孝恭又摆了一个女人动作,“这样美不美。”

    “美。”张阳闭上眼倒吸一口凉气,“太美了,有一种不顾他人死活的美。”

    “哈哈哈!”后方的李泰捂着肚子痛笑着。

    李承乾站在原地不做所措。

    随着工厂前一声大喝,一群村子的妇人和男人进入工厂干活,带着太子来到工厂前,张阳先是定了定神先是挥去李孝恭在脑海中的模样。

    “孤想进去看看。”

    将李孝恭要人命的模样从脑海中挥去,张阳带着太子走入工厂。

    上官仪大声地安排着一道道工序,工厂特别大,每一次指挥几乎都是嘶声力竭喊出来的。

    终于在上官仪的指挥下,拉棉线的轮子终于开始转起来,按照之前的试验,将棉线从棉花中拉出来之后要捆在一个个捻子上。

    张阳向李承乾解释道:“这些捻子上的棉线让村子里的妇人们拿回去,她们可以拿去织布,除了这里的酬劳她们平时闲散时也可以织布,通过劳动给她们带来一些收入。”

    “甚善。”李承乾点头,“如此大机关组合,孤平生第一次见,精巧庞大,孤现在有些怀疑伱的老师那位秦岭老人还是机关术的传人。”

    张阳笑道:“这都是以前跟着父母学的机巧手艺,他们都是手艺人也是在别人的工厂里劳作的,靠着手艺挣来的银钱来养活我。”

    “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你,你确实也该继承他们的手艺。”

    “臣的父亲手艺特别高超,擅长修理五金器械,甚至还能自己制造一些奇巧之物。”

    “你与孤一样,孤也很崇拜父皇。”

    “那时候为了学业手艺上没有学得太精,有些事物自己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也是一边摸索一边来做。”

    张阳带着李承乾在另外两个工坊也看了看,上官仪指挥另外两个工坊也是靠喊话来指挥,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同步进行,指挥起来特别麻烦。

    上官仪往嘴里灌着水,显然嗓子都要冒烟了。

    在没有扩音器的年代,还是需要一个大嗓门的人来指挥的。

    三个工厂开工,有了生产就有了财富,不论是棉线棉布,还是肥皂印刷,这都是长安城独有的,也是独一份的买卖,不愁卖不出去。

    李承乾看着印刷厂的印刷效率,随着几个滚筒转动一次次往下撞,一张张的纸随着一条树皮履带传送,一张张印好了字的纸张落下,不一会儿就有了厚厚一叠。

    “崇文馆的那本课外读物是否也能拿到这里来印?”

    “当然可以了,太子所著之书,肯定有人买,也有人看。”

    李承乾摇头,“此书诞生孤也糊里糊涂的,还是大安编撰而成,孤当不起这个虚名。”

    张阳解释道:“不如就在书上面印着,太子总领,臣拟大纲,张大安编写,这样如何?”

    “能有此书都是你和大安的功劳,如此自然更好。”

    “那就这么说定了,只不过要收钱。”

    “当然也不能让这里的村民平白忙活。”

    看李承乾神色尴尬,太子怕是拿不出多少银钱了。

    “太子殿下,每月印一百册我们这边可以免费给太子殿下印书,只不过有一个条件,只要太子殿下答应,以后我们这里每月让出一百册的份额免费给太子。”

    看李承乾还是面露难色。

    张阳又道:“半个月之后,太子殿下帮我们宣传我们的棉布与棉线,还有肥皂的好处,太子帮我们宣传,我们给太子免费印书,如此一来互惠互助如何?”

    “可是……”

    张阳又道:“太子放心,如今生产的都是廉价肥皂,至于有香味的肥皂如今还不好批量制作,都是手工制作,只要帮我们宣传廉价肥皂和棉布即可,平时穿我们的棉布,用我们的肥皂。”

    “孤明白,就只需……”

    “对,只需要这样。”

    “此等印刷之术若是可以在中原推广,中原将会多出多少书籍。”李承乾先是感慨又道:“孤明白这都是你的家业,父皇也绝对不会做出夺人家业之事,你可放心。”

    带着李承乾在村子里走着,张阳和他讲述着骊山将来产业园的规划。

    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