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安风雪

    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安风雪 (第2/3页)

 与村民们坐在一起吃饭,张阳小声问着上官仪,“我去见过处默了。”

    上官仪笑道:“处默如今办事稳重许多。”

    张阳笑道:“又过去了一年了,你有没有打算再入朝堂?”

    上官仪放下碗筷,“在哪里治理不是治理,都一样,或许在这里可以更好地放开手做事。”

    武士彟讲道:“听说高士廉已经离开了朝堂,现在陛下非常依依仗长孙无忌,如此一来朝中大权都会落在陛下最信任的臣子手中,眼下不是回朝堂的好时机。”

    上官仪没有做官的经验,可他对大唐诸多律法很清楚,也知道朝堂的结构这都是他长年积累下来的。

    可是真要说做官的经验以及经历和实践上,上官仪确实不如武士彟来得多。

    当然了这些都不能和长孙无忌这些老狐狸相比。

    在村子里吃晚饭,把小武交给她的父母。

    张阳牵着李玥的手走在渭水河边,杨婶站在不远处保护着警惕四周。

    走到河边,李玥脱下自己的鞋子露出又嫩又白里透红的脚,她扶着夫君的肩膀,小心翼翼把脚放入河中。

    “河水这么冷,你当真要这么做吗?”

    “很久没有感受着这种冰冷彻骨的感觉了,我不想忘记那种感觉,我想一直都记着。”

    张阳扶着她,看她把小脚小心翼翼触碰到河面,刚一接触到水面又迅速收了回来。

    夫妻俩身体靠在一起,李玥再一次伸出脚,这一次接触到水面没有把脚收回来。

    抱着夫君,直到双脚都放入河水中忍受着河水的刺骨冰冷。

    感受着媳妇拥抱的力度,她闷吭了一声抱得更用力了。

    “你这又是何苦。”

    好一会儿之后,李玥这才把脚收了回来,张阳拿出燧石再拿出一根随身携带的小铁杵。

    几次摩擦打出火花,点燃一堆干草。

    先是让李玥坐下,张阳把她的双腿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稍稍靠近火源,又怕一下子温度太高。

    双脚已经冻得有些发紫,这是寒冷下失血的情况。

    张阳用自己的双手揉着她的脚,“现在好点了吗?”

    李玥背靠着一棵树坐着,“嗯,不这么冷了。”

    “过一会儿就好了,慢慢等血液流通了就行。”张阳也靠着树看着星空。

    李玥低声说道:“现在这样的日子不容易。”

    用这种行为来铭记当初的不容易,再来提醒自己珍惜当下,媳妇的这种行为倒是显得可爱。

    张阳笑道:“其实也不用这样,有道是: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嗯,夫君做的好诗句。”

    张阳老脸一红,“其实这诗句不是我作的,是一个叫做杜甫的人做的,是一首七言诗。”

    李玥好奇道:“整首诗是什么样的?”

    张阳朗声念道:“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

    安静的夜里,回荡着张阳郎朗的念诗的声音。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长长一篇七言诗念完,李玥看着星空,这是第一次听见夫君念诗文,诗文很好,辞藻朴实却是意味深长。

    被一种幸福感冲得头脑晕晕的,李玥重新穿好鞋子,夫妻俩带上小武一起回家。

    李世民给了李玥令牌有了整个令牌即便是入宫也能入宫,来到已经宵禁的城门前也能进入。

    在照顾儿女这方面,相比于教育与辅导,李世民更擅长用一种恩赐的方式来让他的儿女受到父亲的关怀。

    这种近乎变态的教子方式,也就适合皇帝了。

    回到家中,李玥带着小武洗漱完,她又细心看看小武的换牙情况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磨好墨水,李玥提笔将今晚夫君念过的诗文写下来,再通篇自己念了一遍,整首诗有一种“客愁。”又像是愁不醒的感觉。

    春意本就是惬意的,但在诗词中确实春意恼了客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