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祸福与共

    第三百六十章 祸福与共 (第2/3页)

立国,当年中原大乱几乎打光了中原的人口。

    现在的中原正是恢复元气的时候。

    绝不能出现谷贱伤农的事情。

    这小子满肚子的盘算,拿走了骊山还要拿走朕的曲江池。

    张阳躬身道:“陛下,此事臣会保密,并且将这里看管起来,就算是有人来问,也会说明是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冷声道:“朕知道你的骊山有很多铜钱,你一直都不肯出手卖给朝堂,就是为了等待时机,你能知道未来十数年风调雨顺,也能知道今年的年景,你早有打算。”

    李玥解释道:“诸子百家中也有一家叫作气象学家,夫君略懂一些皮毛也能推测端倪。”

    怎么可能知道未来十数年的气候,不过从一些痕迹中推敲出来。

    贞观一朝治理多于征战,积攒下了不少家底,这才有了后来的几次西征,都征战到了波斯地界,最后与大食人相撞。

    再者前隋大运河开通之中,以洛阳为首的经济重地开始攀升它的经济地位,那时起也就是大唐国力达到了顶峰。

    现在来看,以李世民的本钱想要达到那个地步,还需要时间。

    你要是和皇帝谈生意卑躬屈膝,皇帝只会看轻你。

    和皇帝谈生意不能退让,一退让他就会得寸进尺。

    李世民看得起魏征,看不上眼许敬宗。

    这是隋唐英雄好汉的英雄气,现在的朝堂之风之所以如此正,也是因为在朝堂高位的人,也都是当年战场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大家都看不上眼那种趋炎附势之辈,更瞧不上谄媚的人。

    人们赞叹英雄好汉当如是,这句话便印证了大唐的民风彪悍所在。

    皇帝有皇帝的难处,做女婿的除了为社稷着想,还要照顾家里家外。

    “陛下,考虑得如何?”

    李世民缓缓点头,“朕不是拿不出这六万贯,来日一定将这笔银钱还给你,将来的三千万万贯,一并交还。”

    张阳笑了笑,开始写字据。

    朕竟然从这个小子的笑容中看到了嘲弄,李世民双手握拳,闭上眼开口道:“你说过要让大唐富强。”

    “我是您的女婿,您有困难我一定帮忙,再怎么说你也是玥儿的父亲。”张阳执笔开始书写,“我的岳父啊,希望您的雄心壮志不要被那个皇位上的富贵磨灭,大丈夫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即便做不到生死不过头落地。”

    “好!好一句大丈夫一言九鼎,这才是朕的女婿。”

    “还请陛下确认一下字据。”

    李世民只是看了一眼便收下了字据,站起身的时候,目光落在自己的女儿身上,“玥儿,有这般夫婿照顾你,朕也放心了。”

    李玥躬身行礼,“不管将来如何,谁也不知道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只要与夫君祸福与共。”

    皇帝点头带着字据离开了。

    张阳松了一口气。

    李玥走上前,拉着自己夫君的胳膊笑容上都是幸福与温柔,“夫君本来就是要帮父皇,还要和父皇这般谈条件。”

    “媳妇,要让你父皇知道得到帮助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看着李世民离开背影,李玥笑道:“在夫君心里,天下需要一个能够励精图治的皇帝。”

    揽着媳妇的肩膀,张阳讲道:“不能让你父皇觉得骊山是他的钱袋子。”

    “夫君和父皇都是有理想的人。”

    家庭和睦是最好,自家与皇帝之间说不上十分和睦,至少也是一家人。

    李玥对杨婶嘱咐道:“还请婶婶去一趟村子,让牛闯派人走一趟陇右,确保高昌送来的财宝和棉花可以平安送来村子。”

    “喏。”

    以后自己的家底,拿出六万贯银钱很吃力。

    关中粮食丰收了,高昌的棉花也丰收了,随着而来的还有一堆财宝。

    按照阿达兰送信来的说法,去年开始连年征战,劫下了不少财宝,这些财宝也都囤放在高昌府库内。

    李世民就要派出使者前往高昌,这些财宝既然不能交给朝中,也就只能让人送来村子了。

    半月后……

    高昌将今年新收的棉花又送到了村子里,一架架马车上装满了棉花,来来回回还有好几趟要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