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不要脸的人

    第三百六十四章 不要脸的人 (第2/3页)

高原的气候写下来,这对我们以后有大用。”

    李孝恭拍案道:“对!以后老夫兵进吐蕃必有大用。”

    李泰悠悠讲道:“莫要逞强,听说王叔现在一晚上起夜六趟,身强体壮的人也就罢了,您这样怕不是还没到高原,我们就要在长安城给您哭丧了。”

    话语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李孝恭的头上,心头的热血一下子就凉透了。

    本意是好的,以李孝恭现在的地位没有必要以身犯险,就是小胖子的嘴有点毒。

    怎么能在这么多人面前揭长辈的短处。

    张大素又拿出一卷书,“今年秋季的时候高昌人运送棉花路过了祁连山,也遇到了李道彦和苏定方,几个高昌将士带着两人和随行兵马已经前往天山,等在下回来的途中已经收到消息说他们和阿史那杜尔还有一部分高昌兵马已然兵合一处。”

    “松赞干布知道这个消息吗?”

    “来时禄东赞已知晓,他对大唐攻略西域的事宜很是不满,更是扬言要给安西四镇讨一个公道。”

    在吐蕃人眼中,关中兵马前往西域是为了拿下安西四镇,这个消息就连朝中也不清楚。

    现在朝中众人也知道大唐要拿回安西四镇,许敬宗阴沉着脸心里计较,吐蕃人自以为聪明,派人在长安城打探消息,以长安的消息,吐蕃人能够明白大唐的意图。

    当朝中各部都说这支兵马是为了攻略西域的时候,吐蕃人自然而然也就信了。

    这也是礼部这些日子一直对这些事情保持缄默的原因。

    松赞干布确实个聪明人,他没有小看大唐,为人并不自大。

    可聪明人容易被聪明误。

    当所有人都觉得礼部的心思还在西域的时候,吐蕃自然也就信了。

    许敬宗也很明白当初安排这件事之时只有李道彦,苏定方还有张尚书包括自己四人在场。

    张大素又打了一个饱嗝,他抚顺自己的呼吸,“当真是肚子里全部奶味,吐蕃的这些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许敬宗放低自己的声音,“张尚书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什么时候动手。”

    张阳轻笑一声,淡然道:“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着急的,毕竟是偷家。”

    “来时听禄东赞说起,此次年关他要来朝贺。”

    李孝恭一拍桌案,“好一个狂妄之辈!两国就要开战,他竟然还敢来使大唐!他要是敢来,老夫一定砍下他的头颅,挂在长安城的旗杆上!”

    “王叔,少安毋躁。”李泰瞧了眼揣着手一脸淡定的张阳,“姐夫作何感想?”

    “他要来便来,我们要是拦着他反倒是我们小气了,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传话给边关,把门敞开,就看他有没有胆量入关。”

    听着张阳轻慢的语气,李孝恭又道:“是英雄好汉就不要在乎气量小节,他要是敢来长安城,老夫敬他是一条汉子。”

    李泰无奈道:“刚刚不是说要把他的头砍了。”

    李孝恭冷哼道:“先敬他是一条汉子,再砍了他也不迟。”

    张大素又说到了唐玄奘这个人,从关中出走去了吐谷浑又落在了松赞干布手里,此人还和松赞干布立下了君子之交,放了这个和尚。

    按说现在这个和尚的脚程应该也在西域才对,眼下天山以东一片都乱成一锅粥。

    张阳揣着手一脸忧心,也不知道这个和尚是不是还活着。

    知道张大素回来了,朝中肯定要来人过问,此刻外院的大门就被人敲响。

    李孝恭打开大门见是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太监也不好得罪,便问道:“是陛下有吩咐?”

    “陛下有旨,请张尚书前往武德殿议事。”

    瞧了眼大素,张阳讲道:“大象兄,你先带着大素去村子见一见老师和师母。”

    张大象犹豫道:“陛下那边……”

    张阳摆手道:“不妨事,我来应付。”

    张大象点头道:“也好,就担心陛下也要召见大素。”

    看着张大素离开,张阳微笑道:“还请这位公公带路。”

    “张尚书说话真是客气,老奴哪里当得起公公这个名号。”

    李世民忧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