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应当庆贺的一年

    第三百六十八章 应当庆贺的一年 (第2/3页)

,魏王的殿下不回宫庆祝。”

    李泰的目光看着眼前热闹的村子,“现在回去还早,等除夕再回去吧,有些事情想要问姐夫。”

    “说吧。”

    “羊毛这个东西真的能让我们发财吗?”

    “一口不能吃成胖子,羊毛的秘密我们还要保留着,等我们拿到更多草原的十年承包权之后再做打算。”

    李泰听明白了,“不到最后一刻不拿出我们真正的目的。”

    转念又一想,李泰揣着手凑近坐下,“姐夫就不能让我看羊毛的用途吗?”

    张阳冷哼道:“万一你说出去怎么办。”

    “我最严实,姐夫放心。”

    “万一你说梦话说漏嘴了呢?”

    ……

    李泰深吸一口气,站起身缓步离开。

    张阳又问道:“魏王殿下现在要去做什么?”

    李泰停下脚步一脸的悲怆,“回长安城,多读圣贤书,我发现和姐夫相处久了,本王的人品越来越不行了,多读读圣贤书,提升自己的人品。”

    这个小舅子走了,走得时候还有些落寞。

    临近除夕的第二天,村子里摆了宴席,杀了两头猪,十多只鸡鸭。

    一颗颗卷心菜就种在地里,张阳把菜头切下来,留下根部继续种着。

    提着菜夫妻俩两人到了老师家中,给老师和师母做着饭菜。

    不多时,张大象,大素,大安三兄弟也回来。

    师母看着三个孩子脸上也有了笑容。

    饭桌上,张大安说了自己的打算,“我打算参加明年的科举。”

    张公瑾吃着饭菜没有言语。

    孩子长大了也有自己的选择。

    师母平日里就是照料家里,朝中的事情也从来不过问。

    张大象不解道:“你在东宫的事宜是父亲安排的,参与的科举之后是打算去六部还是三省任职?”

    张大安考虑着:“想要入中书省。”

    张大素笑道:“傻弟弟,你知道入中书省有多难吗?就算是你过了明经,方略策问可有经验?”

    “弟弟看过不少书籍,或许可以对答一些策问。”

    坐在媳妇身边,三兄弟的表情一目了然。

    张大象对自己弟弟这种行为很是不待见,以他对张大安的理解还停留在当年,好似是张大安眼高手低,这么着急想要往上走。

    而张大素则没有太多的信心,也不会拦着大安想要参加科举。

    张大象又道:“你留在东宫就很好,而且还能照顾太子,只要专心辅左太子将来或许还能在朝中得一个好位置,何必参加科举?这要是传出去还以为你对太子不满。”

    面对自己亲哥哥的提问,张大安低声道:“若一直留在东宫可能数年都无寸进,即便是科举落第,我也可以来村子里做苦力,也和太子商量过了,过了年便离开东宫。”

    张大象又是摇头,想要在盘问听到张大安如此自作主张,叹息一声与父母告别。

    张大素嘴里嚼着饭食行礼,“外交院还有诸多事宜,儿子就先回去了。”

    师母送别两个孩子,除夕一顿饭吃得并不愉快。

    李玥帮着师母整理碗快,一直安慰着。

    张大安端正地坐着。

    张公瑾低声道:“你当真考虑好要参加科举?”

    张大安点头,“当初进东宫也是父亲安排,儿子不想一直受着父亲的照顾留在东宫,即便是在东宫继续留任十年或者二十年?儿子也是没有寸进,虚度光阴。”

    打量着自己的小儿子,张公瑾低声讲道:“你有这般心思,老夫很满意,可你要知道当初把你送入东宫,是陛下安排,陛下也是看在老夫的功勋上,此次你要离开东宫,便不再有陛下的照拂了。”

    张大安再是行礼,“儿子不想要继续受陛下的照拂,这两年看了很多书籍,想了很多事情,即便是检验此生所学,就算是科举落第,孩儿也不后悔。”

    又是点头,张公瑾宽慰地笑了笑,“你就住在村子里,在家中多看看书,准备来年春天的科举。”

    “孩儿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