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诡异的急报

    第三百七十六章 诡异的急报 (第2/3页)

我们再交一笔赋税。”

    这两小吏也不好再多说,临走前他们再是说道:“骊山令的意思我们明白了,会转告给卢尚书的。”

    张阳好奇道:“这个卢承庆是什么来头。”

    一旁的王婶解释道:“此人是从范阳卢氏而来,而且大房大户,在五姓大族中颇有名望。”

    张阳对上官仪嘱咐道:“他们要是再来过问,我们一粒米都不交,骊山不是这么好欺负的,我管他什么来头。”

    “骊山令放心,下官明白。”

    回家的路上,李玥看着手中的卷宗,卷宗上抄录的就是边关的军报,她小声问着,“见松州久攻不下,松赞干布一定会增派人手。”

    张阳点头,“所以吐蕃的后方防备一定很松懈,要是苏定方他们顺利的话,消息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

    “要是松赞干布就此折返回去,又当如何?”

    “牛将军能够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应该会追击,把吐蕃的这些散兵游勇击溃,逐个击破,尽可能把松赞干布的绝大部分力量击溃在他们折返的路上,我也挺担心的,就怕到时候,牛将军追入高原就不好收拾了。”

    小武做好了一道数列题,李玥耐心地给她讲解。

    平静的生活平添了几分烦恼。

    第二天的早朝还未开始,承天门还没开,张阳便早早站在门前,扫了一眼在场的官吏也不知道哪个是卢承庆,朝堂上有不少生面孔。

    除了几个关键的位置,李世民几乎把朝堂上的人都换了一遍。

    见李孝恭来了,张阳小声对他道:“河间郡王,有人欺负我们骊山。”

    骊山的买卖有李孝恭一份,去年的时候他也分到了不少银钱。

    听这么一说,他登时瞪大了眼,“谁这么大胆子,敢欺负骊山。”

    张阳小声对他道:“是新任的户部卢尚书。”

    李孝恭指着这群人中的其中一个大喝道:“卢承庆!你好大的胆子!”

    这一次终于确认了卢承庆是哪个,看着五十岁上下的年纪,身形消瘦,倒是有不少的白发。

    他抬头看了一眼李孝恭,“按田亩交赋税,本就是律法,难不成骊山可以例外吗?”

    李孝恭冷哼一声,“就知道你们这些人都不是好东西。”

    卢承庆又道:“小小年纪身居高位,更要尊敬长辈,而不是仗势欺人。”

    张阳拱手道:“卢尚书,我们骊山的赋税去年已经交了,而且户部收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按说去年的事情已经结了,为何还要再收骊山赋税。”

    卢承庆缓缓开口,“去年的账目有差,老夫自然要核实清楚。”

    承天门缓缓打开,张阳再是看了他一眼便走入门中,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早朝的时候还是和往常一样,见卢承庆没有提及赋税的事情,张阳也平静的站着。

    平静地过了一场早朝,张阳缓步走出太极殿,心中越是想着越是不舒服。

    李世民下了早朝,这才刚刚在甘露殿坐下。

    殿前的太监走入躬身道:“陛下,张尚书求见。”

    “这一大早,他能来求见倒是稀奇。”李世民整理好衣袖点头,“带他入殿。”

    张阳走入殿中看着李世民。

    先是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笑道:“见到朕怎么不说话,朕听了你的建议,已经派人去查探吐蕃是否当真如此,松州的急报这两日便要到了。”

    “为什么要让卢承庆做户部的尚书?”

    “你是来为唐俭说情?”

    “我不是来为唐俭说情,是这个卢承庆欺负到骊山,欺负到陛下的女婿头上。”

    李世民闻言点头,“按说资历他也能坐户部尚书的位置,这件事去年便安排好了。”

    “陛下,我们是一家人对吧?”

    李世民还是点头,“自然是一家人。”

    张阳再是开口,“骊山的赋税一直都是关中最高的,是也不是?”

    想到去年骊山交上来八千多贯赋税,李世民很是满意,他笑道:“那是自然,没有地方的赋税能够比骊山更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