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理与社稷
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理与社稷 (第2/3页)
能用寻常的方式去称量。
一路走着思量着,李泰这才发现已经走到甘露殿前。
殿前的老太监笑呵呵道:“魏王殿下,可是来面见陛下?”
李泰点头,“父皇可在殿内?”
“在的,魏王殿下入殿便可。”
整了整自己的衣襟,李泰深吸一口气走入殿中,一进入甘露殿就有一股阴冷扑面而来。
这不像是骊山,骊山每一间都是朝南的,这让那些房子在白天时是温暖的。
感受着殿内的阴冷,李泰看向父皇,躬身行礼,“父皇。”
李世民翻看着手中的书籍,“你来做什么?”
李泰解释来由,“帮姐夫送两张毛毯交给母后,母后说起父皇问过括地志的事情,这才来禀报。”
见父皇的目光依旧在书卷上,李泰好奇道:“不知父皇查阅的是何典籍,若有疑惑儿臣或可解疑。”
“不用了。”李世民抬起目光,“有个人说朕应该多读书,还说朕见识短浅,没有文化。”
李泰倒吸一口气凉气,“什么人敢如此与父皇讲话。”
李世民又道:“他还说了要是什么都不懂也罢了,这要是传出去朕这个天可汗也被人笑话。”
连忙行礼,李泰再是开口道:“谁敢笑话父皇,儿臣这便去灭了他。”
李世民咧嘴笑着,“好呀,不愧是朕的好儿子。”
“不知是谁?”
“你的姐夫,朕的好女婿张阳。”
话音落下,李泰又犹豫了。
看青雀愣了半晌没讲话,李世民喝着茶水讲道:“怎么?刚刚不是说要去灭了他,现在为何又不吱声了。”
李泰低着头躬身行礼,“父皇,儿臣以为姐夫说得有道理。”
一种落寞在李世民的心里油然而起,他喝着茶水,“连你都觉得是朕没学识,没见识了?”
话语过脑子,李泰皱眉思量片刻再是道:“儿臣以为人各有长处,要说远见或许父皇不如姐夫,但要说学识文墨这些张阳都不如父皇,父皇乃天可汗自然需要有远见的臣子,若臣子无这般见识与见地陛下要这种臣子何用?”
一番话说得中肯,不偏不倚两边都不得罪。
也就李泰更会说话一些,要是这般去问李承乾,他怕不是许久挤不出半句话来。
应对这些事情还是青雀更有小聪明,也更会说话。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朕听闻你除了让岑文本他们编撰括地志还要编撰地理?”
“父皇,自张大素远行西域又去吐蕃,所见所闻皆是宝贵的,过往典籍记录也都是根据传言或者再前的典籍来做记录,这些典籍老旧且缺乏考证,儿臣以为应当再做补充,再来编排。”
李世民点头,“地理和括地志一样吗?”
李泰摇头,“父皇,其中的区别就像是厨子做饭,一个厨子知道牲口要如何烹煮能够更好吃,而地理与括地志的差别也是如此,地志记录山川地貌,而地理更主要风土与矿藏以及南北山脉的水流的变化与成因。”
“地理更注重用地势形成的因果关系,这便是其中区别,包括袁道长正在做的沙盘,等有了成果也可以与地理相辅相成。”
李世民颔首道:“吐蕃的三大盐湖你可以知晓?”
李泰点头,“自张大素从吐蕃回来,不仅仅只是去看了吐蕃的地貌,还与吐蕃人交谈了解过吐蕃的风俗,儿臣参照典籍便能知晓一二。”
“这些你都要写在地理中?”
“儿臣是有这般打算。”
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是好事,李世民也希望青雀能够有所成就,作为一个皇帝心中多少还有一些别扭,皇后也好,这些儿子女儿也罢,这些孩子好像都在念着张阳的好。
反倒是朕的苦心,他们却无察觉。
又是吃食又是玩具,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题目,李世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了解这些孩子的想法。
只是去骊山住了一个月,张阳教他们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见父皇不说话了,李泰便在开口道:“儿臣还在外交院的记录中发现安西四镇除了荒芜,还有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