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远在天边的家产

    第四百一十章 远在天边的家产 (第1/3页)

    寂静的屋内,张阳说完话看向窗外的夜色,今夜的星光很微弱,倒是月光明亮。

    从窗户可以看到骊山远处的山麓,山脉看起来很漂亮。

    不论历史怎么变迁,只有这种景色是亘古不变的。

    听到窗外孩子们的吵闹声,张阳这才把思绪拉回来,「陛下一天可以攒下多少钱?每天攒下几钱可以支撑起这么大的工事?」

    李世民皱眉思量着,当年多么惊险的场面都过来,放缓呼吸后也让他缓缓平静下来,考虑着要如何应对这番话。

    以前在沙场上,还是在玄武门,当年所面对的凶险可以说是走在刀尖上,没有退路也没有选择。

    再看眼前的张阳和李泰,眼前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张阳语气平澹,继续讲着,「按照宫中用度一天十贯钱来算,陛下就算是一天节省五贯钱,一年最多五千贯,我说得没错吧。」

    看李世民没有答话,张阳又道:「现在朝中用度依旧捉襟见肘,在这个情况没有缓解之前,陛下的所有支出保持不变,至少两年陛下才能节省出能够让工事开始的银钱。」

    听姐夫说完,李泰闭眼开口道:「可是工事一旦开始就不只是一年的事情,或许三年,或许五年,用节省两年的用度来建造工事,按照父皇攒钱的速度,原本三到五年的工事拖六年乃至十年,届时父皇都快五十岁了。」

    「魏王殿下说得没错,河西走廊不比关中,那里的气候并不稳定,一旦到了风季又要停工。」

    「可陛下别忘了河西走廊除了用于防御和进攻,它的商用价值一样很大,当下西域已经平定,安西四镇的交还只是时间问题,吐蕃不再作乱,或许明年就是西方商路最稳定的时期,也是贸易最好的时候,我管这个叫做窗口期,也是最好的时机,错过这个时机想等下一次,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时机难得,天时地利不会只站在大唐这一边,前隋因为对西域的放松而错失了河西走廊,从而被吐谷浑盘踞,这条路一断便断了多少年。」

    「若可以设置商税在河西走廊,陛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甚至可以用这笔多出来的税收用作其他的安排,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冷静地分析着这些话语,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恭又或者是岑文本,他们都分析过这件事的利弊。

    想要修建嘉峪关朝中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忍一时痛,得到的好处能够绵延后代。

    张阳的话语也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要是能够一劳永逸。

    张阳低声道:「玥儿的皇爷爷说陛下变了,当初果敢的天策上将去哪儿了?」

    【鉴于大环境如此,

    这些低语不断在脑海中缭绕,李世民冷声道:「朕要如何做,不需要你来指指点点。」

    张阳重新坐正,脸上带着笑容,「臣失言。」

    李泰一直闭着眼,不想面对现在这般的父皇,这要是换做别人敢这么和父皇说话,早已是刀下魂了。

    光是这么坐着,都可以感觉父皇怒火在烧。

    李世民听着自己的呼吸声,「骊山能拿出一万贯是吗?」

    终于开口了,张阳笑着点头,「可以先借给陛下一万贯,至于之后的工事还需要多少银钱,陛下可以再做定夺,为了大唐富强。」

    「为了大唐的富强?朕怎么觉得你是在为自己谋利。」

    张阳笑道:「陛下误会我了,我只是希望有一个能够与陛下合作的机会,帮助陛下建设功业,为社稷做贡献,也是我应该做的。」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你讲

    条件吧。」

    「喏。」张阳拱手道:「首先以吐蕃的圣山作为抵押交给我。」

    「只要吐蕃的那一片雪山?」

    「这只是前提。」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知道眼前的皇帝随时都有发作的可能。

    张阳尽力让自己笑得和善一些,「满足这个前提,我们才能谈之后的条件。」

    李世民稍稍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一旦嘉裕山工事完成,以后的河西走廊通商所得赋税都要分给骊山五成,并且允许我们骊山在河西走廊率先挑选位置开设分店。」

    「好一个为了建设功业,张阳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