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皇帝的决心

    第四百二十二章 皇帝的决心 (第2/3页)

光洒在这片天地,让宁静的村子多了几分祥和之气。

    李渊看完杂志,“不愧是你张公瑾的弟子。”

    张公瑾正看着晚霞,“这与张阳有何关系,弹劾颜师古的人是徐孝德,这小子不过是趁机进谏而已。”

    “借力打力不就暗合太极拳要理,若无提前准备便不会在这份杂志上写颜师古的事情,朕说得没错吧。”

    看穿了张公瑾的心思,李渊朗声道:“看来不用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庇护,这样的孩子将来也可以在朝堂上与人周旋生存。”

    张公瑾喝了一口汤药,“时机倒是不错。”

    李渊抚须点头,“有弟子如此,你也可以死而瞑目了。”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以前觉得这个世上没什么好留恋的,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了,家中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回想当年再看如今,此刻想多看看人间的风景。”

    与颜师古相关的一干人等都被拿下了,罚钱的罚钱,入狱的入狱。

    等清算结束,秘书监的官吏所剩无几。

    李君羡带着人查抄颜师古的府邸,一直到了夜里才将一应的财物放在陛下面前。

    三大箱的铜钱四千贯左右,还有些银饼,甚至有明珠。

    李世民冷眼看着,“朝政几经因为银钱无以为继,却有官吏藏富近万贯。”

    这只是朝堂上腐败的一角而已。

    仅仅只是揭开了一角,就让这位皇帝心寒。

    做皇帝的为了朝政省吃俭用,还要给他们发放俸禄,可有人谋私敛财近万贯,如何不让皇帝愤慨。

    李世民手里攒着一把铜钱,“朕若不是看在颜之推之名,他这样的人杀了不足惜。”

    李君羡躬身道:“陛下,明日刑部便会将他押走。”

    先前听张阳讲话,心里一万个不痛快,细细想来这些话也对,颜师古的价值确实利用完了。

    宁静的长安城内,万籁俱静,各家各户吹灭灯火。

    长孙无忌坐在家中,屋中昏暗的灯火中站着一个人影。

    “赵国公,陛下这般处置颜师古太过不妥,士林众人议论,再怎么说也是文学大家之后。”

    长孙无忌神情厌烦,“你们为此说情已经有一天了,朝堂要整顿吏治,科举这才刚开多久,这是必须要做的,颜师古行事放肆却落人以柄,是他自找的。”

    “可是……”

    “不用再说了。”长孙无忌搁下手中的笔,“颜师古既然是颜之推的后人,更当严于律己,丢了自家家祖的颜面,若你们心中还有对颜之推有敬意,应当一起劝诫他,可长久以来你们对他越来越放肆的行为,熟视无睹。”

    长孙无忌叹道:“不用为他求情,老夫以后不想再听到这些话语了。”

    来人躬身告退。

    长孙冲从房间后的暗中走出,“父亲,这些士林中人是否要安抚。”

    长孙无忌低声道:“不用安抚,若他们和颜师古是一丘之貉,我长孙家更应该与之划清界限,当今陛下心中雄心壮志,为了社稷自当要整顿朝堂,是做给科举入仕的人看,也是给天下人看,陛下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朝堂。”

    “可士林中毕竟有不少门生都在这些士族门下。”

    “你到现在还不明白陛下要处置颜师古的原因,平时里叫你多读书,多向人请教,现在却来问老夫为何要如此做?”

    “孩儿愚钝。”长孙冲躬身行礼。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冲儿,天下大势你能否看得清?这世道的对错是非,你心里一定要清楚,一失足便是千古恨,长孙家更要谨小慎微。”

    “孩儿明白了。”

    长孙无忌站起身,“多想想。”

    长安城以东的辽东地界,跋涉了一月,李义府日夜兼程终于在这天深夜到了辽东。

    迎接自己的正是幽州长史张大安。

    “此次前来老师特意让人送来消息,这便来迎接。”

    李义府向张大安行礼,“来幽州驻足几日,便要远赴高句丽,不会久留。”

    张大安带着他走入城中,“这辽东地界夜里很冷,你该多带一些衣服的。”

    “下官还是第一次来辽东地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