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点不亮的蜡烛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点不亮的蜡烛 (第2/3页)

说过他以前的事吗?”

    李玥点头,“夫君说过,他说他的故乡是一个很繁华很美丽的地方,只不过也说他再也回不去了。”

    “再也回不去了?”

    “嗯,可能是再也回不到那个故乡了吧,又或者是故乡再也回不到当初了吧。”

    再看窗外陛下和张阳正说着话。

    长孙皇后又道:“只有这些吗?”

    “夫君还说过他父母是很普通的工人,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匠作,铸造铁器一类的,他说是什么五金一类的,也可能是他的家乡话。”

    长孙皇后低声道:“有机会还要多问问你夫君的从前。”

    李玥点头,“女儿知道。”

    殿外,李世民感受着羊毛衣衫的保暖,虽说穿着感觉毛绒绒的,里衣可以用丝绸衣料,再披上外衣,羊毛衣衫夹在其中,外人倒也看不出来。

    李世民松了松衣襟,“这种衣衫要是用在军中想必会更好吧。”

    “要是在寒冬腊月,将士出征在外有保暖的衣物确实更好。”

    “伱还要朕明说吗?”

    “陛下,羊毛衣衫很贵的。”

    李世民冷哼道:“草原的羊毛每次数十辆车马往你骊山运送羊毛,你以为朕看不到吗?”

    和李世民谈成本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想过用羊毛纺出布料需要多少的工序,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需要多少人手。

    皇帝没文化,不好和他讲道理。

    坐得有些累了,张阳站起身扭动上身放松着自己的腰背,“陛下,其实羊毛做出来的衣衫需要很多工序,一村子的人等着我去养活,再者说了我们的骊山能够做出来的羊毛衣衫本就不多。”

    “蓝田县这么多人,你可以都利用起来。”

    “身为一地县侯,朝臣会弹劾我滥用民力,最近朝中查得紧。”

    经过卢承庆的事情,给御史台增加的权力,现在朝中确实很紧张。

    整顿吏治是有好处的,对此李世民对这种情况很满意。

    想到张阳这么说,李世民又道:“当初也没见你用这等借口,别想着敷衍朕。”

    “陛下,杀鸡取卵是不好的。”

    李世民黑着脸,“朕没想杀了骊山这只鸡。”

    张阳又道:“虽说我与陛下是一家人,可我还是建议陛下再等等。”

    “等到何时?”

    “等我们骊山的生产力再上一个台阶,现在一尺羊毛布料需要三百钱,穷人家还是更喜欢买棉布,现在骊山的生产主力依旧是在棉布上,也就是说羊毛布料对现在的军中来说太过奢侈。”

    看张阳低着头躬身行礼,李世民收回目光,继续看向漫天的大雪,“你不用这样恭敬,朕不会做夺人家产的事。”

    张阳点头道:“陛下英明。”

    宫女将菜肴都端了上来,宫中有宫中的规矩。

    一家人还是分桌而食。

    在宫里用完饭,李玥又听皇后叮嘱了几句话,夫妻俩人这才离开了立政殿。

    带着小武和徐慧走在风雪中,李玥牵着夫君的手道:“家里的书快看完了。”

    “嗯,我们去藏库看看。”

    前隋留在长安的藏库很大,藏书不比崇文馆少。

    孤本也很多,对夫妻俩来说这些书籍都是一个莫大的宝库。

    徐慧对宫里的事务都很好奇,她开口道:“老师,我爹爹在哪里任职?”

    李玥笑道:“你爹爹在御史台,任监察御史。”

    张阳点头,“现在可威风了,朝中的人都害怕他。“

    听得徐慧不自觉抬头一脸骄傲。

    徐孝德任监察御史,不仅仅管着风闻奏事,还要管着各部官吏人际和财钱情况,对这种人可不是人人都躲着他吗?

    由于夫妻俩时常会来宫中,在宫里也都会对汝南公主一家与陛下皇后走得近。

    即便是路过宫中什么地方,宫女和太监都不会过问。

    走到左藏库前,张阳见到了站在门前的李恪,这孩子立在风雪中都快成雪人了,耳朵鼻子冻得通红。

    先让媳妇带着两个丫头进了藏库,张阳看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