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一人一个官邸

    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一人一个官邸 (第2/3页)

得富裕。

    张阳重新将钱库上锁,王公公一路赔笑着,“本来去年各地的赋税收上来,朝中还有富余,不过为了防止谷贱伤农的事情出现,朝中几度拿不出银钱来收粮,这才让朝中能够在粮食富足的时候收粮,粮食不足时,能够拿出来赈灾。”

    “这也全靠骊山可以驰援朝中,陛下时常都会说起这件事,说的时候很是感慨。”

    “是吗?陛下难道不是觉得我们骊山富裕,想要带兵来打劫吗?”

    王公公的笑容越发尴尬,“张尚书这是说的什么话,陛下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

    走回尚书省,李安俨早早就带着人来这里修缮官邸。

    李丽质带着一群孩子也在整理账册。

    “姐夫,昨天整理出来的一些账册,怎么不见了?”

    “我拿去家里了,让你皇姐帮忙。”张阳脱下官帽解释着。

    高阳和东阳两个小丫头还坐在一旁,双手捧着蛋糕小口小口地吃着,像极了松鼠。

    贞观九年到了七月,科举刚结束不久。

    经过朝中核算,各地的官员补充依旧不够。

    尤其是地方上,各地的老士族老乡绅的话语权太大。

    想要打破这个情况,朝中就必须培养出更多的年轻有冲劲的官吏。

    在长孙无忌的主持下,一批批新封的年轻官吏离开,长安城他们要前往朔方,蜀道,江南,潼关,范阳……

    李世民不希望世家的势力越来越大。

    如果不趁着当下打压这些大族,往后让门阀恢复了元气,想要对付他们便更难。

    长孙无忌也一直用着自己的方式,来消磨世家的力量。

    这种方式相对温和,倒是惹得魏征诸多不满,就怕这些年轻官吏也成了世家的附庸。

    对付士族当用雷霆手段。

    说到底魏征这老人家还是很刚的。

    朝中再次张贴了告示,明年五月再开科举。

    接连两年的科举,朝中给了天下一个决心,科举并不是陛下偶尔举办的恩赐,而是每年都要进行的大事。

    裴行俭这些天跟着张大象处理眼前的各项要务,除了见不到礼部的上官,也就是尚书张阳,要处理这里的众多事务,对他来说并不难。

    有了狄知逊和裴行俭这两个得力助手,张大象压力减轻不少。

    而薛仁贵也带着柳氏来了长安城。

    期间遇到一些波折,尤其是柳员外不甘心,联合地方官府阻挠。

    外交院行事向来强硬,与之发生了冲突。

    要说读书写文章,薛仁贵不擅长,但打起架来这个家伙倒是以一当十。

    面对近百个地方官兵,愣是给对方打怕了。

    这件事最终是河东裴氏出面,这才将这件事谈妥,而薛仁贵也成功娶到了柳氏。

    人带到长安城之后,薛仁贵的本事在外交院传开,许敬宗大手一挥,将整个外交院的护卫总领都交给了薛仁贵。

    虽说没有朝中正式的官职,至少在长安城也有个体面的职位。

    一直到了七月,皇宫中。

    李世民悠哉的喝着茶水,他发现把朝中的财权交到张阳手里,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立政殿内空荡荡,这些孩子都去尚书省帮张阳整理账册了。

    “这个张阳也真是胡闹,怎么能让孩子们整理账册。”李世民吹拂着茶水上的茶叶,“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到时满朝的文臣武将都要朕处置这个小子,最后他还不是求着要朕放过他。”

    嘴角飘过一抹笑意,想着那个场面一时间没忍住,又笑出了声。

    “孩子们又长高了,都已经入夏了,衣衫又要再重新做。”长孙皇后苦恼地整理着一些绸缎,“丽质穿不下的衣服可以高阳和东阳穿,就算是这么轮着穿,衣服也还是不够。”

    皇后自己都没有几身衣服可以换,在立政殿都是皇子和公主们的衣服。

    在陛下的身边坐下,长孙皇后低声言语道:“也不知道青雀和父皇在骊山如何了。”

    想来今年避暑的地方还没定下,李世民低声道:“张阳说得也没错,朕不能再这般铺张浪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