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人才王玄策

    第五百零七章 人才王玄策 (第3/3页)

银钱甚多。

    朝中六部各级小吏的俸禄都不及外交院。

    张阳经营骊山,家底丰厚,据说一直都往外交院送钱,出手大方。

    与别的官邸不同,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包吃包住。

    想在长安城找一个住的地方不容易,而且价格很贵。

    外交院也成了许多贫寒门第入仕官吏的向往之所在,甚至不少科举未录用的人,经过礼部侍郎的筛选也可以入职外交院。

    张大象在外交院门前贴了一张布告,这张布告所写便是若有对外治理方略者,皆可以将策论送入外交院,经过评议择优录用。

    贴完这张告示,张大象的心情沉重,“也不知道能否招到合适的人手,我们礼部太缺人了。”

    许敬宗也感慨道:“是呀,光靠吏部给予的人手远远不够,张尚书高瞻远瞩,早早就想到了这些弊端,这才开辟外交院,才让我们有了自主招收人手的所在。”

    要和当初一样,只有一个礼部,根本无法安排如此多的事宜,更不要说西域治理和预备辽东。

    也只有不断增加人手,才能经营如此大的局面。

    科举之后有不少士子落榜,而在外交院办事还有一个好处,只要你能办好事,并且有立功之处还能够借外交院换个方式入仕,仅仅是个文散官也好。

    放眼当年外交院受朝中各部不待见。

    人都是讲实在的,对一些壮志未酬的读书人来说,外交院便是他们落榜后,能够留在长安城最好的去处。

    眼看有一群人手拿着书卷朝着这里而来,就知道这些人带着策论而来,想要入外交院。

    张大象双手项背走回外交院,“看来是有的忙了。”

    见许敬宗要离开,他又道:“老许,你去做什么?”

    “张尚书看上了一个叫王玄策的人,下官前去看看。”

    “也好。”

    俩人作揖互相一礼,许敬宗快步离开这里。

    很快外交院门口就站满了带着策论和书卷而来的学子,他们热情十足,都想要为大唐的外交事业出一份力。

    这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只要大唐不断对外作出安排,处理使节之事也好,又或者是大军出征在外,都少不了外交院的作用。

    而外交院就像是个巨大的人才吸收机器,源源不断吸纳着长安城的有志之士,一直需要扩充人手。

    光是外派的人手,都比礼部本部正式官员要多。

    许敬宗脚步匆匆来到千牛卫卫府的门口,掐算着时辰,正是午时,这个时候也是众人出来用饭的时辰。

    在门口来回徘徊,看着人一个个离开。

    站得有些累了,许敬宗便在门前坐下,忍受着此刻酷热的温度,不停擦着汗水,卫府中人三三两两离开。

    王玄策穿着一身布衣,头戴布巾,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看这模样,整个人精气神也不错。

    许敬宗咧嘴笑着上前,“敢问可是王玄策,王公子?”

    脚步稍稍停下,王玄策的个子高大,相比许敬宗还要高一头,他低眉看着观察这个穿着五品浅红色圆领官服的中年人。

    王玄策皱眉道:“有什么事吗?”

    许敬宗笑道:“观王公子气度不凡,此番特来相见?”

    王玄策反倒笑了,“无事献殷勤,必是小人。”

    要是换作寻常人,敢这么说自己这个礼部侍郎定与他比划一番拳脚。

    心中忍受着闷气,要不是看在张尚书的面子上,只要是被尚书看中的人,定不是寻常之辈,就像是裴行俭和薛仁贵,还有狄知逊。

    尤其是裴行俭,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人尖子那般的才学。

    许敬宗深吸一口气,先不与他计较,匆匆跟上脚步,“下官知道有一家酒肆的酒水很是不错,不知道王公子可否共谋一醉。”

    王玄策继续走着,“你不知道我在当值吗?当值期间不能饮酒,饮酒误事一律军法处置。”

    这个待人无礼,还不咸不淡的家伙,许敬宗牙痒痒,“王公子,不如这样我们以茶代酒,下官有些不错的茶叶。”

    王玄策犹豫了片刻,“嗯,当面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