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大理寺的案子

    第五百一十章 大理寺的案子 (第2/3页)

靠这个东西,不服气也不行呐。”

    病情虽说没有恶化,可这种病终究会一天天地拖垮身体,就像是一个心血管不行,往往会连带拖累身体的其他脏腑。

    师母推着轮椅责难,“当年就劝你不要去北征突厥,你非要去,现在成了这副模样。”

    张阳接过轮椅,“师母,我陪着老师走走。”

    张公瑾的夫人落寞地点头,“也好。”

    阳光嗮在身上的时候,老师闭着眼,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刚刚听村子里的人说,你又去见陛下了?”

    村子很小,谁今天去做了什么,一打听就能知道。

    张阳推着轮椅,“您的弟子掌握着大唐与诸国的邦交,就算是我再不搭理朝政,还是需要向陛下商议,再者说这些事情也关系到骊山以后的发展。”

    “还是西域的事吗?”

    “老师知道昭武九姓吗?”

    “听说过,倒没见过这一族的人,自后汉中原大乱,以为他们这一脉已经断了。”

    “其实他们这一脉的人都还在,而且还在西域成了通商的商客,我需要打通西方的商路,眼下丝绸之路仅仅贯通西域,我想让这条商路沿着波斯一路向西,从世界的另一头带来更多的财富。”

    张公瑾忽然笑了,“以前没觉得你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与老师说这些雄心壮志,感觉有些丢人。”张阳推着轮椅走在村子的小道上。

    一路上的村民都躬身行礼,大家淳朴的眼神中也带着善意。

    张阳又道:“就说眼前的,我想要控制他们,陛下想要杀光他们。”

    “陛下雄心壮志,玄武门的事情发生之后就饱受指点与骂名,也亏陛下心性坚韧,忍受着这些骂名,一心想要创立更大的功绩,向世人证明他比李建成更适合坐在太极殿内。”

    “正因为如此,陛下需要顾全大局也不敢懈怠,善待当年李建成手下的旧臣如魏征,善待前隋的宗室大臣如杨师道。”

    张公瑾将身体重量完全放在轮椅上,“轻徭薄赋,修养民力,隐忍多年了,现在朝堂已经稳定,高士廉离开之后朝中权力才算是真正落入了陛下手中。”

    “当陛下不再隐忍的时候北征突厥,开创科举,修氏族志,每一刀都挥向了当年的敌人。”

    听着老师的话语,张阳感慨道:“当年老师也不容易吧。”

    张公瑾点头,“是呀,不容易,隐太子李建成还有许多的残余势力,当年陛下还未登基,我们这些人为了铲除这些势力,没少杀人。”

    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说着前尘往事,说起当年一说就是好久。

    没有打断老师的话,张阳安静听着。

    张公瑾皱眉道:“打算与陛下如何安顿昭武九姓的人?”

    沉默片刻,拿起挂在轮椅边的水囊递给老师,张阳发愁道:“陛下有了打算,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若不臣服,杀之也无妨。”张公瑾解释着:“吐蕃可以有郡守但不能有赞普,只要松赞干布还在统领吐蕃一日,吐蕃就不能真正的意义上归入大唐,你可明白?”

    “老师说的是,就算是如今的吐蕃人心散尽,松赞干布还是吐蕃合法的国君,既然要成为大唐的州郡,就不能有国君存在。”

    张公瑾看着远处的风景,“其实陛下一直在克制,陛下要做明君,若不是念着心中还尚存仁慈,或许把松赞干布杀了。”

    再看一眼身后的张阳,张公瑾又道:“看看现在的你,老夫算是明白陛下为何不杀松赞干布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老师这么一说,张阳顿时醒悟,“可恶的天可汗,终究是在利用我!”

    张公瑾突然笑了,“你还年轻,陛下身边有如此多的谋臣,以你的年纪与心思,你斗不过他们的。”

    与吐蕃相比,西域本就是一个个闲散的小国,当中原强大时这些小国会依附,由中原主持西域事宜这些小国也会抱成一团。

    当中原混乱时,西域这些小国缺少统治者。

    他们就会割据一方,分而治之,长久的混乱便是这么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