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奇怪的人生感悟

    第五百七十章 奇怪的人生感悟 (第1/3页)

    走到立政殿前,张阳将女儿放下牵着她的手。

    站在殿前王公公看到这一家人,笑呵呵道:“县侯,公主殿下,小郡主。”

    “陛下呢?”张阳作揖行礼。

    “进来!”

    殿内传来了洪亮的声音,张阳又尴尬道:“咱们陛下大早上,也是中气十足呀。”

    “皇姐!”李丽质快步跑来,到了近前看到小清清,欣喜就将她抱起来,“越来越重了,姨姨就要抱不动你了。”

    去年的时候李丽质就在家里照顾过她,对李丽质并不陌生。

    长孙皇后笑着迎出殿,还有一群孩子都围着自己的女儿转。

    张阳走入殿中看着正在换朝服的陛下,又对跟在后头的王公公道,“城外的马车上放了一些骊山新收的稻米,还有西域的大枣和一些干果。”

    李世民颔首道:“去让人带入宫。”

    王公公又是躬身行礼,“喏,这就去安排。”

    自家皇帝岳父到底是不客气的,心中暗想……

    皇帝换好了朝服,就要用早饭,“你们家人早就吃过了?”

    张阳点头,“天还未亮便早早醒来用过饭食了。”

    “嗯,朕知道你的习性,出门不会空着肚子,就算是真来不及用饭,身上也会带着干粮。”

    张阳听着话语觉得不对劲,“陛下,首先我是个人,这个应该讲习惯。”

    皇帝咬着一张饼,撕咬得凶狠,“朕有时候在想,一朝是不是该取缔相制。”

    突然听到皇帝这么说,张阳心中咯噔一下,这陛下怎么突然说一道送命题,这是自己能回答的吗?

    李世民忧心地放下筷子,“朕时常忧心国祚。”

    王公公低声道:“陛下,早朝的时辰到了。”

    “嗯,这便上朝。”

    李世民迈步走出立政殿,张阳脚步跟着,“陛下,那个天可汗大道……”

    “你觉得如何?”

    “朝中……”

    “赵国公卖给骊山五千石煤石,得了两千五百贯,往后你们骊山还是要的,对吧?”

    张阳突然觉得一阵牙疼,皇帝都会抢答了。

    李世民走向太极殿的另一个入口,张阳亦步亦趋带着发愁的心思一路走向太极殿正门。

    “张阳!”李承乾率先走上前,“许久不见了。”

    “太子殿下,我们确实许久不见了。”

    岑文本也走来道:“张侍郎,看起来气色又好了不少。”

    张阳面色忧愁,“文本兄说话真有意思,好像是我以前气色不好一样。”

    “比以前更好了。”

    与人讲话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自从官位越来越高,张阳发现自己与人谈话很费劲。

    尤其是同朝为官的人。

    张阳双手揣在袖子里,颔首道:“此刻下官的气色说不定是回光返照,感觉再多说几句话,我就会气绝身亡。”

    “这……”李承乾欲言又止。

    “在下实在不想多说话,也想多活几年,人一生能说的话都是有限的,说完了人也就走了。”张阳感慨道:“上天有好生之德,还请放过。”

    李承乾与岑文本相看无言,本想与他汇报一下今年官学开办的进展。

    因为召集了夫子三千人,这是一件很喜人的事情,这三千个夫子若是每人能够教出五十个学子,那大唐就可以多出上万个读书人。

    若其中有一百余人能够参加科举,也是一件对社稷对朝堂来说的大好事。

    当然了,对张阳来说普及教育是很重要的,最基础的识字读文章还是要掌握的。

    这需要长年累月地积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年年的沉淀,十年内会有所成效,三十年五十年后才能有所成就。

    有了一代读书人就会有下一代人一起读书识字。

    因为一个适龄学子在十年内成婚,而他们孩子也会跟着读书识字,甚至就是这么一个人也会影响左邻右舍。

    这种扩张是成倍的,并不是教出一个算一个,而是会像是一滴墨水落在清冽的水中,慢慢地染黑整碗清水。

    这些也是教书的基础事业,基础的厚度决定成就的高度。

    这也是为了之后骊山开办大书院的阶梯,人要学习技术,学习特长与谋生的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