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一把屠刀

    第五百七十七章 一把屠刀 (第3/3页)

着书籍,要为大唐培养出下一代的读书人,岑文本低声问着孔颖达,

    “孔老夫子,以后的士子生员是不是不会投效世家了。”须发皆白的孔颖达笑道:“要解释这件事很复杂,世家是地方的强权与皇帝的权力是相矛盾,要看谁更强才是。”张阳这些天一直都在骊山,没有去理会朝中的事情,今天带着媳妇与女儿来看望老师。

    老师的三个孩子,两个在朝中任职,大安又远在辽东。平时夫妻俩也可以多来这里走动。

    师母抱着小清清很是高兴,好似自己的孙女。

    “这孩子讨人喜欢,以后与你一样也是一个灵醒的娃娃。”张公瑾抚须笑道。

    张阳犯愁道:“老师有所不知这孩子学东西慢,又没什么耐心。”

    “孩子嘛,能有多少耐心。”张公瑾喝下一口温热的茶水,

    “长安发生的事情,你可有听闻?”

    “嗯,听说了。”张阳又给老师倒上茶水,目光还放在棋盘上,

    “”张公瑾抱起一只走到脚边的小狗,讲道:“扫平世家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做到的事情。”

    “是呀,老师说得对,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扫平的,他们盘踞中原数百年,树大根深要对付他们需要更坚定的立场,如今看来皇帝已经拿起了屠刀,这把屠刀叫作天理昭昭。”

    “你很明智,你没有参与这件事,今年大朝会便离开长安城是个正确的决定,若是换作老夫,也做不到你这般果决。”张阳挪动着自己的棋子,

    “我与老师所处的时代不同,老师身处乱世,而我是在这个太平天下,所思所想不能与老师相比。”

    “说起来……”又是一声叹息,张阳一脸的犯难,

    “今天朝中又派人来了,说是房相希望我回去继续主持朝中的度支事宜。”皇帝处于事业巅峰期,这个时候的皇帝是意气风发的,但缺钱也是真的缺钱,这个局面依旧没有改善过。

    张公瑾笑道:“你去过问一番也无妨。”

    “我要负责骊山生产,这也是为了社稷,我实在是走不开身呀。”知道这孩子会这么说,张公瑾没有再多言,看着棋盘的形势道:“与你博弈总是棋差一招,索然无味。”

    “老师已经很厉害了。”皇宫中,李世民听着侯君集的禀报,

    “如此说来裴行俭已经带着河西走廊三千兵马奔赴西域了?”

    “回陛下,按照脚程来看应当是快到沙州了。”从脚程来看河西走廊的急报来到长安城,裴行俭出发往西走,时间上来推算确实没错。

    李世民看向一旁的房玄龄,

    “张阳为何选了裴行俭这么年轻一个人去安西都护府任职都护,朕查阅了他的户籍,出身河东裴氏,他不过十五岁。”房玄龄回道:“回陛下,当初裴行俭写过一份西域方略很受张阳的赏识。”西域都护府是外交院建立的,李世民对都护这个领军职位还没有一个明显的概念。

    朝中还没有对西域治理的一套完备体系,而这些事情外交院大包大揽地去做,更不要朝中花用银钱。

    一应人力物力都是外交院在办,而礼部只是将这些事情简单呈报,中书省与朕批复而已。

    送波斯王子卑路斯回波斯也确实是礼部的事。可张阳这种擅自做主,如此大包大揽的行为让李世民心里很不舒服。

    再看如今朝中府库的银钱,李世民感觉得眼前一黑,还剩余的一万贯该如何度过今年。

    正如他说过尚书省会倒闭的,尚书省一倒闭大唐会破产,社稷发展离不开钱也不是一件头疼不已的事。

    “张阳还在骊山不肯来?”房玄龄躬身道:“回陛下,臣已经派人几次询问过,村子把守得很严,别说见到他了,就算是进入骊山都不行。”

    “朕不信他窝在骊山一直不出来。”李世民眼神阴翳,

    “再派人去……请!”请这个字是从陛下的牙缝中说出的,可见陛下此时心中对张阳有多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