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老先生心中执念

    第六百零二章 老先生心中执念 (第2/3页)



    屋内,小武和小慧耐心地教小清清如何握笔写字,李玥坐在油灯边看着手中的书卷,李泰的人送来张衡《算罔论》的其余残卷。

    战乱让许多典籍都流落关中各地。

    张衡测算星象变迁的算法很有意思,最近李玥得闲之后便一直在钻研这件事。

    夜深了,小武和徐慧带着小清清去睡了。

    走到媳妇的桌案前,张阳笑道:“能看懂吗?”

    李玥搁下笔放松着自己的手腕,“很难懂,不过有许多推论是用浑天仪做依据的,若有了浑天仪,或许推算起来可以更轻松一些。”

    浑天仪就像是一个计算工具,可以用来算星辰历法。

    “有空我去做个浑天仪。”

    “什么?”

    李玥很是错愕。

    张阳一笑置之,吹灭了油灯,“夜深了该休息了。”

    ……

    天色刚刚明亮,张阳就来到李泰的院门前,将这个还在沉睡的胖子吵醒。

    “啊!欺人太甚,本王和你拼了!”

    被扰清梦的李泰,怒起大声咆哮。

    张阳站在门前,“有件事请魏王殿下帮忙,去长安城接个人。”

    就要暴走的李泰,衣衫不整,门外的冷风吹入让他的起床气平息大半,咬着牙蹦出了一个字,“谁?”

    “虞国公温彦博。”

    “谁?”李泰的语调都高了几分。

    “嗯,就是他。”

    一边穿着衣裳,李泰疑惑道:“这老人家不是在朔方吗?都一把年纪了还回长安?”

    “说是回来述职的,王珪老先生送信来,为了辽东大计,我不得不见他,还请魏王殿下派人去长安城将人接来,老人家年纪大了,我们在村口的官道上设宴相请。”

    李泰抬着腿穿着靴子,“为何不早说?”

    “昨天夜里才知道收到那老先生送来的口信。”

    李泰又穿好外衣走出门,“听说这个老先生脾气不好,当年与郑公时常在大殿争吵。”

    “嗯,有所耳闻。”

    天还没完全亮堂,张阳与李泰来到村口不远处的官道上,在这里摆了几张桌案,知晓了老先生腿脚不利索,还准备了轮椅相赠。

    “送金银之物,或许老先生不愿意,要送吃食也不知道老先生如何忌口,这轮椅很不错。”

    李泰对姐夫的高明之举很赞同,在送礼与待人上,姐夫的老练油滑一直如此。

    这里是一处高坡,从这里能够看到官道上的来来往往的商旅行人,又能让官道的喧闹不影响这里。

    李泰向马车招手,示意朝着这里而来。

    那马车改了个方向,拐出了官道便来到这处高坡上。

    为了请老先生来,特意让人去了长安城,在住处将老先生请来。

    想着王珪在信中的嘱咐,张阳到马车前行礼,“骊山县侯见过老先生。”

    李泰也跟着行礼,“见过老先生。”

    温彦博被人搀扶着走下马车,浑浊的老眼看着眼前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人,便言语道:“谁是张阳?”

    李泰低着头,伸手悄悄一指,“回老先生,这位便是骊山县侯,本王的姐夫,张阳。”

    温彦博叹道:“以前听闻魏王殿下聪颖远超同龄人,怎如今在骊山度日,却不归长安城。”

    李泰还是低着头,“养病。”

    “嗯,听闻孙思邈也在骊山。”

    话语说着,张阳端详老人家,而老人家也在端详自己。

    “途经太原的时候王珪说过你,没想到你这般年轻,什么年纪了?”

    张阳恭敬道:“二十有六。”

    “嗯,不足三十岁便名声赫赫,世上有少年英杰,也有大器晚成,若说少年便名满天下的人,总有这么几个英年早逝的。”

    张阳欲言又止,为什么这老人家一见面就这么说呢?明明素未谋面,不曾得罪来着。

    先不想这些,将轮椅推到近前,张阳解释道:“这是我们骊山自己做的椅子,知晓老先生腿脚有所不便,坐在轮椅上可以轻便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