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爷孙烦恼多

    第六百三十六章 爷孙烦恼多 (第2/3页)

防着这爷孙俩酒足饭饱会不会睡过去。

    这要是在池中昏睡过去,要立即将他们拉出来。

    李泰又道:“不过也没什么,当初的骊山行宫早已被姐夫拆了,现在的模样与当初大相径庭。”

    看孙子能够放下当初的心结,李渊宽慰地笑道:“听宫里来探望的人说过,观音婢已经在为你寻妻子了?”

    李泰满不在乎道:“此事全由父皇母后做主。”

    泡得身上的皮起了褶子,李渊和李泰这才起来,喝了酒水之后,被夜风这么一吹,就算是喝了温热的茶水,俩人还是昏昏沉沉。

    张阳帮着爷孙俩人穿好衣衫,可不敢让俩人冻着了,尤其是太上皇,老人家一把年纪了,受冻一场可还得了。

    一手扶着一个,张阳搀扶着俩人来到下山的石阶前交给了李泰的侍卫,“送下去,好生休息。”

    “喏!”

    三两侍卫闻言郑重回道。

    重新回到家中,李玥正在吃着婶婶做的面条,“父皇与青雀回去了?”

    张阳坐下来,接过婶婶端来的面条。

    “这是画的什么?”

    “我们的新学堂。”李玥小声道:“夫君以前不是说过要建一个大书院吗?”

    家里的点点滴滴与当年说过的话语,还是媳妇最记得。

    张阳端着碗,一手拿着筷子指点道:“一层不够。”

    闻言,她便稍加修改。

    “还要有个很大的院子。”

    随着她的笔缓缓画着,张阳一边讲述着学校该有的模样,“再有一个安保室,嗯!宿舍也该有。”

    “嗯,全听夫君的。”

    两位婶婶收拾着凌乱的家里,太上皇和魏王用饭之后,饭桌乱糟糟的。

    除夕过去,经历了一夜疯狂的长安城,到了凌晨时分便静悄悄,朱雀大街上也乱糟糟的,只有三两个人无精打采地沿着街道打扫。

    这里有破碎的酒坛子,有肉骨头,还有许多零碎的布片和那不知道谁的呕吐物。

    这般景象看着糟心。

    天完全亮堂的时候,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总算是有了行人,只不过行人并不多,三三两两点缀在街道上。

    过了除夕长安城在庆贺,太极殿在庆贺,骊山也在庆贺。

    而此刻长安以东的河北,李政藻面前有两个客人,一个是出自清河崔氏的崔仁师,来时在潼关的驿馆就是被他儿子崔擢给看管了半月有余。

    还有一个马周,朝中派来的御史,在河北已经有些日子了。

    “御史查了这么多时日可有眉目了?”

    马周听着对方的话语,正色道:“白糖的来历依旧不清楚,奉陛下命,若不查清楚眉目下官不会走的。”

    撂下此话,马周快步离开。

    李政藻看他离开,笑脸消失随即神色变得阴沉,冷声道:“安敢欺辱老夫,崔仁师!你们家究竟是何意思!”

    这些天不断被人盘问,崔氏与赵郡几近翻脸。

    是可忍孰不可忍,朝中盘问也就算了,还要被其他几家人不停追问,李政藻大声怒喝,“欺人太甚!”

    崔仁师年过五十,武德年间入仕为官,也算是德高望重,可在如今李世民登位成了皇帝之后,对世家高门的冷落也开始了,崔仁师在朝中久久得不到重用。

    生母是范阳的卢氏,后生父又娶了荥阳郑氏。

    其父祖辈自北魏便是辅国之臣,中书,仆射,尚书,刺史……

    五姓七望中,崔仁师不论是名望还是身份,皆是一等一地有话语权。

    就是因为出身世家高门,才一直受不得李世民的待见。

    他低声道:“政藻,眼下形势与你不利,此刻应当蛰伏。”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无非就是先避避风头,如果赵郡与白糖当真没有干系,这一次查探也会不了了之,就算是有关系!真的有什么不对,这个马周御史的死活也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李政藻拍案道:“你这个老东西不是也安排人在查吗?”

    “老夫告病来河北,不能坐视不管,洛阳出了这么大的事,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