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任太府寺卿

    第六百四十二章 任太府寺卿 (第2/3页)

其中还要做接见诸国使者,与诸国使者交流事宜。

    李百药稍稍点头,坐上了马车便言道:“去骊山吧。”

    李安期挥动马鞭,马儿朝着骊山而去。

    李百药奋斗了半辈子,官位起起落落,他笑自己资质平平却活得恣意便也足够了。

    马车到了骊山村外,李百药向这里侍卫说明了来意。

    不多时,张阳便来了,他笑道:“百药兄弟,许久不见了。”

    李百药行礼道:“张尚书,下官捷越行事,瞒着尚书向吏部递交了辞官奏章,还望尚书见谅。”

    闻言,张阳沉默了好一会儿。

    李百药依旧躬着身子。

    李安期连忙道:“家父是因怕张尚书念在旧情不愿答应辞官,这才会私自将辞官奏章交给了吏部。”

    张阳颔首,双手扶起李百药,“百药兄,此番是要离开长安城了?”

    李百药点头,“打算归乡了,这是老夫的孩子安期,他以后还在礼部任职,这孩子没什么本事,行事也踏实,还望张尚书费心照顾。”

    “嗯,我知道了。”张阳看了一眼已经人到中年的李安期。

    当初刚到礼部与李百药发生了不少事情,张阳邀请他们在村前坐下,倒上酒水笑道:“当初我们遭遇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甚是可笑。”

    李百药喝下一口酒水问道:“老夫想来倒也有些荒唐。”

    两人年岁相差很大,倒是很能聊得来。

    张阳又道:“当初你来礼部,我与许敬宗一直认为你是高士廉派人的奸细,说不定许敬宗现在还如此认为。”

    李百药笑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谈起了当年往事很是怀念。

    关于礼部原本的那些事,可以交给李崇义去办。

    上官与下属的交接就这么完成了,送走李百药的时候,张阳怎么想都不开心。

    李百药要去安平县养老,这位老人家终于走了。

    一转眼朝中的旧人又离开了一个。

    余下的都是年轻一派,也都是中坚力量。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几天,礼部交出了都护府职权,现在的都护府职权就在陛下手中,就看陛下要将这个职权交给谁了。

    有人说要交给赵国公,但也有人认为赵国公是陛下的外戚,外戚干政这方面陛下一直都很小心,事涉兵权怎么可能交给赵国公。

    朝野还在议论不休,朝中各部都在准备,包括卫府。

    李世民坐看这场纷争愈演愈烈。

    临近今年的大朝会,皇家的公主皇子们又要去骊山进学了。

    小兕子在母后怀中,依依不舍,“母后,父皇也去骊山了,女儿也想去。”

    长孙皇后笑道:“你还小,等再过几年。”

    小兕子抿着嘴,眼神中带着许多希冀。

    皇帝到了骊山,张阳还在家里忙碌,李世民带着还在孩子们走上山,夫妻俩站在华清池边迎接。

    “玥儿怀着身孕,就不用多礼了。”

    李玥还是躬身行礼,“谢父皇。”

    打量着四周,李世民在石桌边坐下,婶婶端上茶水,“陛下请用茶。”

    李世民颔首道:“张阳,安西都护府也建设好了,朕与中书省几位也商议过了,你该有封赏。”

    礼部交出了都护府职权,将礼部的这个成果交给皇帝,李世民这才给封赏。

    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好处也不会给承诺。

    可以预见以后与陛下打交道越来越不好对付了。

    人都会成长,李世民的皇帝生涯已有十年,现在正值事业的巅峰期,这位皇帝越发地老练,也越发地不好说话。

    “念你还年少,若加封太多不合适,朝中也会有非议。”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啧舌道:“既然温彦博身患重病,无法领仆射一职,加之尚书省的暂且闲置,你且领尚书省侍郎,身兼中书省侍郎之余,再任太府卿,身领尚书侍郎也可更好地执掌太府寺一切事务。”

    “太府寺执掌钱粮用度,也掌管农桑与耕种,你以为还要继续为朕分忧才是,如贞观菜咸鸭蛋此物,不该只是骊山才有。”

    原本的度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