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饭桌上的窘况

    第六百四十六章 饭桌上的窘况 (第1/3页)

    雨水下得不大,可也让人心烦,整座骊山都在朦胧的雨水中,从山下看,看不清山顶的状况。

    骊山上,弟弟妹妹吃了烤肉便在藏书阁中忙活,三张巨大的图表挂在木板上,图表上记录的是年份地区和粮食收成,另外两张图表,分别记录了各地作物种类与时季。

    张阳翻看着刚刚整理出来的册子,“只有这些吗?”

    徐慧抬首看着师父眉头紧皱的模样,又道:“应该是没有落下的。”

    为此她还踮起脚尖瞧了眼册子。

    来回翻看着,张阳又不解道:“对关外的农作物的记录都没有吗?”

    徐慧眨眼思索着,“师父说的那些应该不在太府寺的记录当中。”

    “嗯?”张阳先是诧异。

    徐慧又解释道:“太府寺记录作物与粮食收成,但关于关外的作物属于关外风土一类,这类记录应该是在国子监或者弘文馆,要不就是现在的外交院。”

    要不怎么说徐慧出身书香门第。

    一拍脑门差点忘了这回事,朝中各部都是各司其职,互相交流的机会很少,而掌管农桑的太府寺也不会去过问朝中各部做了什么,相比于各部的呈报,中书省反倒是起了一个资料分类与分配的职责。

    事有轻重缓急,中书省多半也只是看一眼,就像是看报一样,过一眼就算了。

    自武德以前对关内外的记述显得很零散,张阳无奈地坐下来,“这差事真难办,餐桌上的事情看似简单,可我一个太府卿竟然还要从最基本的收集资料开始。”

    徐慧回道:“师父,太府寺有主簿有监丞,可以让他们去寻找相关的卷宗。”

    太府寺建制不全,人手就这么三个,张阳犯愁道:“调阅各部卷宗靠个主簿和监丞多半没办法过问,官阶太低了。”

    “师父也不必太过担忧,太府寺卿其实是个很清闲的差事,师父为了朝中社稷已经忙碌了数年,忧心了数年。”

    想到了师父时常在家中莫名指天骂地发脾气,她如是道:“朝中重臣下调到清闲职位,是陛下有了让师父放松安心的意思,往后就不用为这些事情烦忧了。”

    闻言,张阳古怪地看着她,徐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先前自己还是经过老师提醒。

    而徐慧却可以一语道破。

    她确实比其他孩子更加聪慧。

    说完话,她便又与小武去整理卷宗。

    李世民想要收拢权力,以他的心思,他绝对不会把外交的权力单独放在我手里。

    所谓的调任先是给个尚书省侍郎挂个虚衔,再是兼任太府寺卿。

    这是要自己养老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如无变动,如无需要在太府卿这个位置上自己坐很多很多年。

    专心地研究作物便可以,至于朝中的其他事情则不用自己去参与了。

    张阳不由得苦笑又觉得有些满意。

    苦笑是因为李世民终于架空了外交院的权力,从而收许敬宗等人的人心为他自己所用,被皇帝算计并不好受,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将局面给定下了。

    满意的是自己只要管管农桑,其余的事情就不用参与了。

    张阳走入自家的温室,卷心菜的种子其实和油菜差不多,去年的时候家里就攒了不少。

    从温室中拿出一部分的种子,用布包成一个个小包。

    看了眼女儿正在她母亲的监督下学着写字,每当她想偷懒的时候,李玥总是正色一眼,她又委屈地撅着嘴继续握笔在纸上学着写字。

    张阳多看了一眼,便带着种子下了山。

    还是新年第一个月,村子里已经开始为了今年的耕种开始忙碌,农忙时节还未到,可今年连续的大雪,这两天又接连下雨,要将田地重新翻上一遍,让太阳好好嗮嗮。

    打了一声唿哨,等了片刻,那三河马便匆匆而来了。

    牵着它的缰绳,张阳对正在家中吃着饭食的上官仪,“上官兄,可否与我去看看周边村县。”

    “也好。”

    他放下碗筷,当即应声。

    村子里也有养马,除了关中的那些黑白两道有关系的马贩子,权贵人家的马匹也不能养多,不然也会被查问。

    村子里养的两匹马儿平时都是用来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