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只剩两个人的太府寺

    第六百四十九章 只剩两个人的太府寺 (第3/3页)

的箱子中,便可以推动箱子,这对往后铸造有很大的帮助。”

    张阳听着不住点头,“魏王殿下发现很重要,看来距离蒸汽机的出世不远了。”

    李泰又道:“姐夫,你说我再增加铜管的厚度如何?”

    “可以尝试。”

    “铸造铜管所需要精铜又不够了,姐夫你说父皇会不会再给一些。”

    “用银饼去换你父皇会答应的。”

    ……

    直到张阳走到了上骊山的石阶上,李泰这才脚步匆匆离开继续忙着铸造。

    夜里的骊山很冷,家里时常要点着炉子,张阳喜欢在炉子边放一张饼,将饼炙烤一番,到了深夜还能做宵夜。

    又过了半月,贾闰甫将余下的卷宗都带来了,他终于是离开了朝堂。

    要论才能,主持太府寺事宜,上官仪一个人足够了。

    将这些卷宗都整理好,张阳让上官仪抄录一份,自己留了一份拿到了骊山,仔细翻阅着。

    盐铁赋税相关的事情不能马虎,赋税定额是中书省的事情,太府寺最多只是呈报每年的赋税如何。

    说白了,拍板拿主意的还是中书省。

    太府寺有过问的权力,没有处置之权。

    张阳手里的这份卷宗便是中原这两年来盐流通的情况,记录比较模糊,从两淮,盐城,剑南道依旧是现在的产盐重要地区。

    唐人的用盐自由一直都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皇帝掌握了吐蕃的盐湖,但也动不了关中的盐价。

    又放下手中的卷宗,张阳拿起另外一份,暂时不打算去打盐的主意,除非自己真的不想活了。

    小清清趴在小熊的背上睡着午觉,李玥手里拿着书卷,也将自己的双脚搁在了熊背上。

    弟弟妹妹正在睡午觉,小武和小慧也帮两位婶婶缝补着衣服,这两丫头对小清清格外好。

    孩子好似每天都在长大,没个三五个月一身衣服就穿不下了。

    了解关中赋税是一件很繁重的工作,张阳痛苦地放松着眼睛,家里总是宁静的,这种宁静带来困意。

    躺在竹椅上,小憩了半晌。

    醒来的时候,听婶婶说起这个贾闰甫出了关中地界往河南去了,当年李密要判唐,这个贾闰甫几经劝说,因李密当初不听想要杀了贾闰甫,被王伯当拦下了,贾闰甫这才保住了一命。

    后来贾闰甫逃到了河南地界,也是在三年后被李渊召入朝堂。

    或许他此去河南也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

    张阳叹道:“有些人活在当下,心却还在当年。”

    杨婶如今眼里只有小清清,她已年迈许多,低声道:“县侯说的是,当年的旧人没有放下当年的事,心自然还在当年,意气风发的天下豪杰不在了,早已回不去了,心有不甘的大有人在,世上意难平的事情太多了。”

    不论贾闰甫这个人如何,太府寺的所有事宜都已经移交到了骊山,就算是当年的事情再意难平与自己也没有关系。

    李密,贾闰甫,王伯当……当年的天下豪杰距离自己太遥远。

    与其说纠结他们的意难平,不如做好自己的眼下事。

    张阳放下了所有卷宗,抱起自己的女儿,“爹爹给你做扭扭车,要不要玩?”

    “要!”小清清嬉笑着。

    “只要是玩具,这孩子都喜欢。”杨婶一脸的笑容。

    “那你以后不许打扰爹爹睡觉。”

    “嗯嗯。”她重重点头。

    张阳这才放下她,又去自己的车间忙活。

    车间内,一张巨大的桌子上放着各种金属器械,有些模样的车床,用途依旧不大,往后还要增加金属器具打磨的工序。

    张阳将木头炭笔放在自己的耳后,先穿好围裙,戴好布手套,再拿起一个腰带系好,腰带上放着各种器具尺子。

    一身工作的行头,算是完备。

    拿出一张纸开始勾勒扭扭车,这种玩具车造出来简单,可以让女儿玩很久。

    闲暇之余还能够给女儿做玩具,想着农作物所需,便觉得强大的大唐不该停下扩张之路,民生所需离不开国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