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走向群众

    第六百五十四章 走向群众 (第1/3页)

    抓住耕种的时节,身为太府寺卿正是最需要尽责的时候,关中粮食收成好不好,直接影响自己这个太府卿的业绩。

    一大早,张阳就要和上官仪,去看看周边村子的耕种的情况。

    “魏王殿下,我们太府寺办事,其实和你没有关系。”

    村口,张阳瞧着同样骑着马的李泰讲着。

    李泰一手拉着缰绳,“太府寺就这么两个人,本王也可以帮忙。”

    上官仪点头道:“魏王的殿下若是想跟着,可以帮忙做点记录。”

    张阳任由三河马漫不经心地走着,今年的关中耕种时节晚了几天,只要不是太迟也来得及。

    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云层很厚,一副又要下雨的样子。

    李泰就不像是来帮忙的,更像是出来散心的,也就是蒸汽机的铸造太过折磨人,一直都在推敲其中的技术难题。

    出来散散心也好,真要是继续沉溺下去,也怕这个小胖子走火入魔了。

    “蓝田县已经开始重建养殖场了,下官每天都会去看一眼。”

    张扬颔首道:“凡养殖场,卫生一定要做好,一定要精心管理。”

    上官仪闻言重重点头,“还有一事,县侯这些天一直都在鼓励作物的多样化,下官可以请各个郡县的县丞来骊山察看。”

    见张阳没有当即答应,上官仪再解释道:“其实在前两年就有其他乡县县丞前来过问骊山的治理成果,他们想要学得其中法门,那时候下官还在忙碌工厂的诸多事宜,一时间分不出心里应付便都拒绝了。”

    “下官可以先邀请周边村县的县丞来骊山看一日,不会请太多人,再有他们学有所成,行之有效,可令他们再传给其他的村县。”

    上官仪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他能够举一反三想到这一点很容易,这种乡县合作学习的理念放在如今的大唐也是很先进的工作办法。

    这又是什么好拒绝的呢?张阳笑道:“如此也好,作物的多样化还要继续跟进,更要跟进卫生观念,和当地产业发展。”

    “下官明白。”

    姐夫说话总是这样,会有很多令人听不懂的话语,有些话听起来很生僻,但听起来又是这么一回事。

    三人一边骑着马儿沿着渭水河走,一路上看着田亩耕种的情况,上官仪讲述着他的安排,一张宏大的发展蓝图慢慢铺开在眼前,这是一个以骊山为核心,将产业集群铺开的画面。

    首先骊山提供最核心的制造技术,从而可以将一些下游环节的工作交给其他的村县,并且让骊山的村民去支持工作。

    如此一来,既能扩大生产的规模,还能够减轻现在的骊山的压力,从而能够让骊山更加专注地研究生产技术这一块。

    当然了,核心技术与各类秘方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上官仪尴尬一笑,解释道:“这还是从县侯的红烧肉买卖之法中得到的想法。”

    说起红烧肉,李泰当然了解,现在骊山有个专门制酱油的作坊,除了给村民制酱油,还要给卖红烧肉的人给酱油。

    不需要提前预留成本,猪肉和推车,炉子都是红烧肉的人自己准备,骊山只提供酱油。

    而酱油又是红烧肉不可缺少的秘方。

    每人拿这么一罐酱油,就可以用很久。

    而现在的酱油作坊,就是丁溜一家在做。

    虽说利润不高,倒也不会亏本。

    如此,这种生产与合作的模式,给了上官仪的别样的思路,他觉得骊山要发展壮大,离不开这种合作。

    骊山一地的能力是有限的,往后不仅仅是骊山与蓝田县,还要带动整个关中,也能够提升骊山的地位。

    张阳笑道:“上官兄的这个办法与在下的书院之策不谋而合。”

    “嗯?县侯要建设书院?”

    上官仪诧异道,“朝中兴办官学,这个时候建设书院恐不合适。”

    李泰也劝道:“士族与地方豪强建设的书舍决定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