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得入关的玄奘

    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得入关的玄奘 (第2/3页)

陇右在关中以西,又不像八水绕长安这般有充足的河道与水源。

    植树造林是必要的,前两年的夏季就有风沙入侵

    张阳又想起官道上每每马匹过道就会卷起一片尘土,如此一来修建官道也要准备。

    在太府寺任职,才觉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事。

    就像是老师的叮嘱,在太府寺好好办事,竟可能让皇帝忘记自己。

    四月天的关中,万物复苏,寒冷褪去之后,长安城也越发热闹。

    李世民的旨意交给了玄奘,玄奘和尚只能在敦煌停下脚步,从沙州遥望河西走廊。

    从安西都护府走来,玄奘见到了几年前刚刚出关时想都不敢想的景象。

    一队队的西域商客,从沙州路过,前往河西走廊。

    而唐人与唐人的兵马可以在这片地方肆意走动,不用惧怕劫匪。

    打听了许久之后,玄奘才知道原本在西域横行的劫匪被高昌人清扫干净,当年的那些劫匪被高昌人抓去种棉花了。

    玄奘又写了两封书信让人帮忙送入关中。

    一封去了骊山,一封交给了天可汗。

    张阳又收到了玄奘和尚的来信,本着不愿意与这玄奘和尚有什么瓜葛的心态,很情愿打开布绢上的绳结。

    坐在骊山下,张阳与李泰一起看着信中的内容。

    看完之后,李泰跳脚道:“好个玄奘和尚,果然该杀,他竟然说姐夫奴役骊山的乡民。”

    说什么奴役,张阳心里是最抗议奴隶与奴隶主的。

    奴隶是没有个人行为主观的仆从,没有任何财产,连人身都不是自己的。

    可骊山上连个下人都没有,张阳更是拒绝了皇帝与皇后要安排宫女来伺候夫妻俩的起居。

    只有两位婶婶在帮衬着家里,这两位婶婶也被李玥视作长辈,这是家人。

    至于奴役,在骊山从来没有这种说法,骊山没有贱籍,所有的乡民也都是大唐的子民,能够主动地学习与增长生产技能,人们劳有所得,便是自己的财富。

    乡民们都有自己的家与自己的家人。

    除了骊山其他的地方不论如何如何,骊山的富裕从来都是劳作生产所得。

    李泰现在就想派人去杀了玄奘和尚。

    这个玄奘和尚不知关中形势,都没有亲眼看过骊山就如此抹黑。

    要不是许敬宗有手段可以对付这个和尚,杀了他又是成全玄奘。

    李泰这才又忍下了。

    张阳低声道:“魏王殿下,玄奘是出家人,他没有归属,他也不说自己的唐人,当一个人想要剥夺身份认同的时候,他就在叛贼,我们是唐人,我们更是汉人,都是爹生娘养的。”

    李泰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的心虚,“姐夫说的在理,谁不是爹生娘养的,他玄奘自诩出家人竟然说出这般言语,无君无父之辈,当人人得而诛之。”

    出家人都是自傲的,尤其是玄奘的说法,他把世人说得愚昧,在他的眼里只有遁入空门才是超脱,不论是皇帝权贵还是普通人,或者是西域人,回鹘人,天竺人……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都是凡人。

    从概念上来说只有普通人与出家人,这两种区别。

    佛门可以包容所有人,包括世间万物与牲口,人与牲口也是没有区别的。

    家国之间没有边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混乱便是如此而来。

    张阳收起这封书信用火烧了之后,回道:“魏王殿下,我等修炼浩然正气,怕他这小人作甚,一国之重最最根本就是身份的认同,一旦我们抛去那会是国不将国。”

    李泰阴沉着脸,“去他娘的佛音,断不能让玄奘和尚入关,此人之见,此人的禅言太过可怕。”

    这样的人一旦入关,佛门必定大盛。

    李泰心中坚定地想着。

    玄奘的另外一封书信送入宫中,李世民站在三清殿前看着手中的书信。

    三清殿外还站着一个和尚,这位和尚便是先前去骊山谈造纸术买卖的国清寺和尚,慧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